有的人看《亲爱的小孩》,可能感到压抑、焦虑甚至恐婚恐育;

有的人看可能感到无比真实,感到深深的代入感、共情感和被看见,被理解的感觉;

有的人看可能会认为“还好,我还算比较幸运的,不像剧中人那么苦。”

每个人对事物的认知都不相同。

让人痛苦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我们对事件的看法。

不同的人看同一部剧感受肯定是不一样的。

焦虑不是别人贩卖出来的,是自己加在自己身上的,不来自外界,只来自于内心。

剧中的矛盾和失意现实中有吗?有。不同的家庭有不同的矛盾,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失意。

幸福的家庭总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就好像有的人看甜宠剧,可能全程姨母笑,觉得爱情真美好;

而有的人会开始挑剔自己伴侣对自己怎么不像剧中人那样体贴入微;

还有的人可能会认为自己之所以没办法拥有这样甜甜的爱情,是因为自己不够漂亮,就此陷入容貌焦虑。

张爱玲在《天才梦》里说“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蚤子。”

无论是文学作品还是电视剧的题材总不能只聚焦这袭袍子的华美,而完全无视“蚤子”吧。

文学作品、影视作品喜欢夸张,可以理解。毕竟只有歇斯底里、极致渲染,才叫艺术;不温不火。平平淡淡,只能叫无趣的生活。

亲爱的小孩》我也看了,目前还没有结局,我也不知道剧情的走向。就我看过的几集,说说自己的感受吧。

因为挺喜欢任素汐这个演员,所以点开《亲爱的小孩》。

开篇女主站在镜子前,卸掉口红,卸掉粉底,露出脸颊上的妊娠斑,她抹掉眼泪,轻叹一声,脱去上衣,继续审视自己的身体,高高隆起的肚子,皮肤被过度撑开产生的妊娠纹,最后,她对着镜子无奈又带着点幸福地浅笑一声“哎哟……”。

我被这个镜头所吸引,因为它实在太真实了。

任素汐的表演也非常有力量,把一个即将为人母的女人心态展现得淋漓尽致:有一些委屈,有一些惋惜,有一些担忧,有一些害怕还有一些幸福。

后来的剧情中,肖路作为一个丈夫,他在妻子临产之时,偷跑回家看球赛,喝啤酒,妻子生产他没赶上,到了医院又去给妈妈送胎盘,让一诺一个人被推进病房,一诺半夜起来喂奶,肖路却只顾自己睡觉,每天深夜才回家,带孩子的事他几乎没怎么插手,再到后来和年轻女客户暧昧不清……这桩桩件件都让人忍不住骂一句“渣男!”

但同时,我也看见了他在妻子和母亲之间斡旋的用心;面对妻子的焦虑时耐心的安抚;每天睡眠不足依然卖力工作的辛苦;对暧昧对象坚定的拒绝;离婚以后坐在民政局台阶上狠狠地扇自己耳光,然后抱头痛哭的悔恨……这些又让人对他生出一丝同情。

现实生活中有非常体贴妻子的丈夫,他们有责任感,有担当,对家人百般呵护,把家庭关系处理得非常好。

当然也有比肖路还糟糕的丈夫,那些酗酒、赌博,家暴,不把女人当人看的男人在现实中我也听说过不少。

但绝大多数的人不都是像肖路这样,有优点有缺点,不那么好也不那么坏,有时候有些自私,有时候又有点令人心疼吗?

这部剧除了演员的演技,最吸引我的地方也在于此,在剧中没有绝对的好人,也没有绝对的坏人,更多的是对人性真实的表达。

方一诺很坚韧,做事有条理,负责任,但有时候又未免太好强,太教条;

肖母没什么文化,说话难听,总是惹事闯祸,但你不能否认她对儿子媳妇真切的关心,在大是大非面前表现出的果断态度;

方妈妈知性、优雅,为了女儿宁可牺牲自己的利益,但她对男方家庭的不屑也让人无法认同;

谢天华老实厚道,用情专一,但也是笨嘴拙舌,也帮着肖路欺骗一诺;

雷雯飒爽仗义,但未免过于莽撞,欠缺理性;

肖旭好吃懒做,典型的啃老族,但他对母亲的爱也是不可否认的;

朱珠任性,不懂事,是最令人不齿的“小三”,但那也是父爱缺失,母亲强势控制下的产物;

我注意到这部剧的弹幕里最多的是“太真实了”。

我也是同样的感受。

我想,“焦虑”可能正是因为真实。

我们太习惯去掩盖那些让我们焦虑的真实,一味地粉饰太平,这并不会让焦虑消失,那些被我们掩盖的、压抑的焦虑总会在某一个时刻猝不及防地冒出来。可能是看一部剧,阅读一本书,遭遇某一个挫折,或是在没有任何事情发生的深夜。

找到让我们焦虑的点,面对它,审视它,理性地分析它,认认真真地活在此时此刻,可能才是减轻焦虑的正确方法。

毕竟眼泪和口水,也是排解焦虑的方式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