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春节档,上映的“长津湖”和“狙击手”。两部电影都是取材于抗美援朝战争,相对于两部电影的票房差距,狙击手甚至为此闹出院线排片的风波,带着一丝好奇,抽空去看了一场狙击手。

去观影之前大概查阅了一下狙击手这部电影的历史背景。影片背景为1952年发起,中国人民志愿军与联合国军在朝鲜战场形成僵持,双方发起的低强度的密集狙击战,史称"冷枪冷炮运动"。影评口碑都非常不错。

整个观影体验却不尽人意,随着剧情不断推进,自己内心持续波动,经历了各种复杂情绪,其中最多的,我发现竟然是愤怒。看完电影后也去仔细查看过各类影评,口碑第一超越长津湖,加强排片后票房还是差强人意,以及我那内心莫名的愤怒,在豆瓣里都没找到答案。自己慢慢回味,那愤怒的来源逐渐清晰。

张艺谋大导演的功底,摄影、场景、音效所有这些电影技术环节的处理一如既往的优秀。可惜,我们不是要观看一部风景秀丽的纪录片。按惯例,先上槽点。

首先是演员太干净。

先举两个例子。

阿德里安主演“钢琴家”后这样开玩笑:当你几个月拍摄过程坚持三天只吃一顿饭的时候,只需要本色出演,这和演技无关。然后被冯导请来拍摄的“1942”,在这场饿死了三百多万人的大灾难背景下对应的是主演们的面色红润,肥头大耳。

克里斯蒂安贝尔,为了塑造角色外形11次增肥减重,最敬业的国际巨星。被请来拍摄“金陵十三钗”,在这场三十万人被屠杀的灾难中,从一个美国流氓人渣,转变为浑身闪烁着伟大的人性光辉的圣人,竟然不需要一个基本的交代,一个触发的事件。

狙击手里的演员们,所有人出场你会感觉到他们的干净,那是一种隐晦的干净。这是易烊千玺在长津湖中从没出现过的干净。那种干净属于镜头需要,属于艺术加工,属于导演风格,属于其他一切,但是唯独不属于战争,不属于真实的战争。

然后是剧情的假。

如果说人物造型的假是那种犹抱琵琶半遮面,那剧情的假就是公然的、赤裸裸的。各种细节的天马行空,经不起推敲都可以忍。突然之间美军指挥官被击毙,更突然美军王牌狙击小队幸存者就在坦克里开始了小丑表演,像极了一场脱口秀表演里突然的反转,就问你惊喜不惊喜,意外不意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美国王牌狙击队队长是个中二病患,狙击手是一部搞笑喜剧片?中国狙击小队新兵承受队友牺牲的悲痛,然后小宇宙爆发,开启外挂模式大杀四方,狙击手是一部由目前充斥网络上那些小白爽文改编的科幻片?

结尾的骗。

张译演的连长带着一票小弟,五班唯一活着的大永。两波人在荧幕上煽着情,硬煽那种。我感觉他们的目光不是看着对方,都在直勾勾的看着观众,感动不感动?激动不激动?你要是敢无动于衷,我们就再敬礼十分钟给你看,大永流血过多牺牲了,就是观众的错。

可是为什么是愤怒,有些东西值得深思。

一、战争不是煽情的背景板。战争的残酷、黑暗、悲惨是让我们牢记那场牺牲自己换来祖国和平的先辈;让我们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让我们为祖国强大,不再被肆意欺辱而奋斗终身。

二、金陵十三钗里有个场景,一队无畏的中国军人排成一列,用前面战士的身体掩护,冲向日军的坦克。不少人为中国军人的英勇感动的痛哭流涕,这和狙击手里的美国精英狙击队开着坦克的场景惊人的相似。为了歌颂我们革命先辈也好,致敬中国军人的英勇也罢,电影可以有很多的表达方式。但是请不要用愚蠢的方式,无论是我们的军人,还是敌人的。

三、如果一加一等于三,那么一加二等于四就是正确的。换位思考一下,如果美国人看狙击手,日本人去看金陵十三钗,所有剧情都是假的,你所要表达的结果还会是真实的吗?

四、电影是艺术,触动我们的不仅仅是视觉的盛宴。周星驰招牌式的无厘头很夸张,他用浮夸的动作浮夸的语言,一种看似无厘头的表演轻轻的盖住他的内核。真正的电影不是用眼睛看,而是用心,用脑子在看。

从2011年底的金陵十三钗,到现在的狙击手,整整十个年头,票房从十亿到五亿。越来越多票房惨败的电影,无声的回击着那句话:“国内垃圾电影多,是因为垃圾观众多”。

热爱小生活,感悟大世界。

我是八零后媽媽。

关注我,一起用平凡的眼睛去发现世界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