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头图|霸霸厨爸 ©

极物君语:
疫情期间,囤菜当鲜。
除了土豆、白菜,抢成奢侈品的青菜,其实各种各样的萝卜,也是囤菜大业的首选。
萝卜作为耐储食材,储存时间可超过7天,煎炸烹炒样样行。特殊时期,拿出来就是一道菜。
那么问题来了,中国这么多萝卜,究竟哪种最好吃呢?

中国是萝卜的故乡。

早在两千多年前,它就已“登堂入室”,成为中国人的国民蔬菜了。

几乎每个地方的饮食,都对好种好养,可长可圆,可辣可甜,可脆可软的萝卜们,有着踏实而执著的向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萝卜切丝和肉馅儿一团,溜进锅里炸,金黄的炸丸子,让山东人念念不忘;

秀个刀工切薄片,糖醋轮番上,丝丝清甜的凉拌萝卜,老北京直接爱上;

晒干、盐浸再晾晒,独具风味的菜脯,是潮汕人的白月光;

还有南京人的萝卜焖鸭汤、东北人的大丰收、泉州人的萝卜饭、四川人的泡菜坛……焖煮煎炸腌炒晒,萝卜生熟皆可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苏暖©

它堪比蔬菜届的徐霞客、美食届的哥伦布,脚步从西北走到东南,风味从单一幻化万千。

都说“萝卜青菜各有所爱”,既然只此青绿的青菜惹人爱,那五颜六色的萝卜也要登台。

今天极物君就以颜色为线索,带大家去看看萝卜究竟有几分“姿色”,以至于走遍每一个中国人的餐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论国民度,白萝卜当仁不让。

外表“清白”的它,能吸油、够解腻、易入味,像容纳万物的白色,包容所有风味。

每到冬天,在生长中的白萝卜,便会释放足够的淀粉类物质,带着霜后的清甜,成为餐桌上的鲜美之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论南北,都喜欢用它来和肉类搭配。

清淡爽口的萝卜,在暖汤里炖煮,与肉类的油脂交融,提牛腩之鲜味,解羊肉之肥腻,一荤一素,便已美味知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图虫创意 ©

白萝卜,不但接纳鲜肉,也能搭配食杂。

在广州,一份遍及大街小巷的牛杂,可用于拯救每个忙碌而脱力的夜晚。

不会太腻、不会太寡,软糯与筋道恰到好处,让人放松得不说什么话,就足以体会温暖的幸福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四川,“家财万贯,不如萝卜干下饭”。

晾晒后用辣椒调味的萝卜干,入口柔韧,辣中带鲜,哪怕只是搭配白粥,都惹人流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1|三娘娘 ©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2|吴碎碎的生活笔记 ©

而腌,则是另一种积极探索。

一咬酸辣脆嫩的泡菜萝卜,仿佛天生就带川式口音。腌渍后更便于储藏和防腐,即捞即吃,是家家户户的便利选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1|洋十元 ©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2|弗蕾德 ©

醋和盐、糖“击破”萝卜的细胞壁,其中的水分就会释放出来。它们与调味料共同化为腌制的汤汁,“反哺”萝卜,从而造就新的风味。

上可为镇坛之宝,下可为“硬通货”,流通于大餐小桌,在舌尖一路通行无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图虫创意 ©

泡菜萝卜不但能直接吃,还可以当作调味,与鸡杂同炒。

高温的翻炒让萝卜的汁水四溢,温度的上升,又带来丝丝回甜。于是鸡杂沾染了萝卜的酸辣,变得更有嚼劲,而萝卜也变得味道丰富,细嚼清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胖吃胖吃 ©

当中国人的刀工开始进化,又大又粗的白萝卜也“做起了细活”。

切成细丝的白萝卜,纤细如缕,清甜如初,浸过盐水会让它更脆。

北方的萝卜丸子、南方的萝卜糕、萝卜端子,都是用萝卜丝混合面糊,煎炸烙熟而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图虫创意 ©

含水量十足的白萝卜,让热油这么一激,外酥里嫩,热气腾腾。

多少人爱那一口炸萝卜的回味,牙齿与酥脆碰撞的瞬间,万分幸福。这一点,每个贪吃的小孩都深以为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图虫创意 ©

白萝卜,是平民却妥帖的食物。

小时候,当我贪嘴吃得有点多时,奶奶就会让我喝一点萝卜汤。

后来我才知道,原来是因为白萝卜含芥子油、淀粉酶和粗纤维,能通气,也能让消化更好一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1|图虫创意 ©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本草纲目就曾写“蔬中最有利者”,可见白萝卜之所以如此受欢迎,和它的营养密不可分。

不过中国人讲究“过而不足”,萝卜本身性凉,适当食用或与姜、枣等搭配才好。温凉互补,风味十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图虫创意 ©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身是局外人,心是萝卜心,说的就是胡萝卜了。

绝大多数人不知道的是,胡萝卜并不属于萝卜的大类。萝卜属于十字花科,和白菜同类,而胡萝卜,属伞形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图虫创意 ©

尽管没有真“户口”,但胡萝卜还是凭借和萝卜相似的脆嫩,在爱吃的中国人这里,得到了编外认证。

放眼望去,哪个超市里,白萝卜旁边少得了胡萝卜的身影呢。

在北方,人们很喜欢将胡萝卜切丝,与粉丝、海带、豆皮,凉拌成一道家常拌三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脆嫩的胡萝卜切丝后,色泽靓丽,让人看着极有食欲。

不过论“生吃”,还是新疆人更有话语权。在这里,胡萝卜的意义除了抓饭,就是榨汁。

新疆充足的日照和大温差,让这里的胡萝卜口感更佳。一瓶冰镇后的神内胡萝卜汁,清鲜浅甜赛神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图虫创意 ©

胡萝卜生吃很nice,但熟吃更不赖。因为它的营养,主要集中在胡萝卜素。

通过油脂加热,具有脂溶特性的胡萝卜素,会从破裂的细胞壁中“重获自由”,比生吃更容易被人体吸收。

与此同时,“浪起来”的胡萝卜素,游走在煸炒炖煮的食材里,还能激发胡萝卜鲜甜的风味,口感更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烟火间 ©

比如胡萝卜炒肉,肉质更细嫩,胡萝卜丝嫩脆中还带着香甜;

又比如广东人爱煲的玉米萝卜鸡汤,鸡肉在炖煮中荡出油花,与胡萝卜鲜美交融,汤鲜味美,令人满足。

人们惯会偏爱多汁的食物,仿佛只有这样,才能证明生活的滋味,原来鲜活得丰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图虫创意 ©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之前看到一句话“永远青涩,永远热泪盈眶”。

想来,用于形容青萝卜也是十分巧妙的。

水灵多汁的青萝卜,年轻生猛,清脆里带着辣意,不正如青葱少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图虫创意 ©

在天津和山东,青萝卜横扫四方。

“一摔掉八瓣,滋味赛鸭梨”的沙窝萝卜,青翠如玉,甜辣可口。切成半圆的薄片,剥开外皮就能生吃。

咔嚓咔嚓,青萝卜轻装上路,踏着丰收的节奏,就成为丰收的本身。

切丝凉拌,带着春意的青翠全然成就餐桌上的一抹亮色;清炒下锅,汁水四溢,让其他的食材都变得鲜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图虫创意 ©

而隔壁的潍坊萝卜,也悄悄击响战鼓。

能掐出水来的它,单以萝卜皮就能吊打山东两大王牌水果——烟台苹果莱阳梨。

山东的水土赠予它拳头的粗细,顶着绿缨,拖着一个小尾巴。切成萝卜丝和辣椒同炒,变成了地方小吃哑巴辣椒。

脆嫩的它,连萝卜缨子(萝卜的茎和叶)都十分美味。

一道凉拌萝卜缨子,脆嫩香,不但在山东风靡,还是不少北京人儿时的回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了“表里如一”的青萝卜,还有一种内红外青的也很受欢迎。

这萝卜很有意思,名叫心里美,味道却带点辣,颇有一种反差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图虫创意 ©

它身着翠绿的青衣,切开一看,紫红的很耀眼。

凉拌的时候,适当加点醋,能与它所含的花青素一拍即合,颜色更鲜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张(yotou) ©

雕个花、浸个糖,红绿相间,抑或白衣胜雪,精致得十分漂亮。

一道凉拌心里美,直接把春天吃进嘴。食席之下,宾主尽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图虫创意 ©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红萝卜,萝如其名,“红”成了大明星。

一种是外表小巧玲珑的杨花萝卜,又名樱桃萝卜。不但入得了大吃货汪曾祺的眼,更被心心念念好多年,地位堪比咸鸭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图虫创意 ©

北京人喜欢将它洗净,连刀切片,片片通透,中间不断。

然后加上香油、醋、糖和盐调汁儿,浇于其上,撒上点香菜,红绿白相间,可爱又好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敏敏猪的美食日记 ©

最广为人知的红萝卜,还要数东北红萝卜了,也叫大红萝卜、胭脂萝卜。

红皮白肉的它,个头很大。东北肥沃的黑土地,让它自在生长,尤其是雌性的红萝卜品种,口感比其他地区高出一个层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图虫创意 ©

因此在东北,红萝卜不用太费功夫,就足以惊艳味蕾。

生吃、凉拌只是初级,和五花肉一起烧,更是香而不腻。

晶莹透亮的肉脂,紧紧贴着萝卜游走,潜伏进每一寸缝隙。肉吸满了萝卜的香气,萝卜摇身一变,微微变得透明,冒着热气。

筷子一夹,淡淡的压痕足以宣告,新的美味即将开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辛墨墨的小食光 ©

当我们在吃萝卜时,其实是在吃它的根。

作为根茎类植物,萝卜的根形状也有所不同。红萝卜的根为球形,肉质更为鲜美。做成咸菜下饭,切块炖煮软烂,用来包包子、饺子,比肉还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琉璃金 ©

随着人类味觉的演变,萝卜的风味有时让人“服软”,有时又有几分“硬气”,将人征服。

对于爱吃胭脂萝卜的人来说,牙齿的欲望,远比舌头更贪婪。一声汁水四溢的脆响,才能描摹生活的形状。

老一辈儿曾在我耳边讲,“活着,就要出点声儿”。我想世间的许多道理,离开了声音的演绎,都会变得寡淡,失了生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图虫创意 ©

真正执著的老饕,对萝卜的声音是会“上瘾”的。

脆,代表了它的新鲜。即使从未入口,也能猜测到阳光和雨露是如何促进它的生长,脆韧的口感里,又有多少丰富的滋味。

萝卜江湖漂,哪能不挨刀?

对于红萝卜来说,刀锋过处,尽是鲜美。它行走于蔬菜届与水果届之间,鲜出另一片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图虫创意 ©

五颜六色的萝卜世界里,风味是唯一的指引。

它既叫“菜头”,又是“彩头”,到底是“菜”还是“精彩”,答案都交由餐桌上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图虫创意 ©

一群萝卜,群英荟萃。可带着棱角,变成生机勃勃的一声脆,也可以润融柔软,化作暖香温热,安抚味蕾。

世世代代的中国人,用变幻无穷的吃法,不断赋予萝卜新的风味。而这也正是他们,对生活的无尽探索,和永恒期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碎碎冰的夏天 ©

资料来源:

地道风物《一根大萝卜,为什么能通吃南北?》

汪曾祺《萝卜》

风味星球《陈晓卿|朴素不过萝卜,温情不过生活》

文字为极物原创,转载请联系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