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产业融合,引领产业升级。实施文旅融合,立足文旅资源特色优势,优化全县文旅发展布局,主动融入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实施文化旅游强县战略。充分挖掘县域内文化旅游资源禀赋,促进红色文化、民俗文化、地域文化互动融合,构建具有核心竞争力和生命力的文旅产业品牌。壮大文化产业集群,拓展全域旅游,发展高品质文化旅游产业链,构建优质独特文化旅游品牌。强化文化旅游宣传,举办系列活动,丰富文化旅游生活,促进文旅产业提速升级。实施农旅融合,助推乡村振兴。围绕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工作,以促进农业增效和旅游产业转型升级为目标,以“农旅一体化”为发展思路,整合资源,拓展功能,不断深化农旅融合模式。推动农业“+旅游”发展,积极配合指导石笋沟茶叶现代农业园区、赖河坝粮油(稻渔)现代农业园区、长山镇九棚山农旅一体化等项目“+旅游”建设。积极推进文创产品开发力度,挖掘转化农民漫画、井盐、土陶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推动文创产品产业化。

强化特色发展,打造旅游产品。加强资源开发利用,做好特色旅游产品开发。强化红色基因挖掘,丰富红色旅游产品内涵。加强红色资源宣传推广,坚持突出社会效益、重在传承,强化教育功能,提升传播能力,让红色资源活起来,用好革命文物、弘扬好革命传统、传承好革命教育。加强产学研结合,实现“旅游+教育”模式的融合发展。依托玉章故里、中国(西部)陶都、青龙山恐龙化石群、石笋沟等文化旅游资源,开展地质研学、爱国主义教育等相关辅导与培训,培育出独具荣县特色的研学旅游品牌。(丁莉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