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自2021年第三季度开始,房地产迅速进入下行通道,表现的市场反应很多。大地产商相继暴雷、相当一部分城市楼盘价格明显下跌,成交量持续萎靡等等。

接下来的各种说法铺天盖地而来,过去的十几年,买房早已经成为所有普通老百姓最热门也最感兴趣的事情。这样自带热点的天然话题,引动着每一个人神经的敏感点,毕竟房价已经实实在在的影响了每个人的资产价值和切身利益。网上观点也各不相同,看涨该出手的、看跌持观望态度的,只讲道理不做建议的。反正老百姓看半天似乎都有道理,一圈看下来,还是不知道能不能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房子还能不能买?

持乐观态度,看涨该出手的主要观点。

1、过去二十年一次次事实证明买房的都赚到了;

2、一系列政策利好,降准、放松限购限贷、房企现金流逐步解压等等已出台和即将出台的鼓励政策;

3、开发商为了自救,都在打折降价甚至跌破成本价出售,抄底的良机;

4、房地产是中国经济的支柱,货币的蓄水池、战略意义重大、国家一定不会让它跌,可以放心大胆的买;

5、国际形势有美国大放水,输入性通胀、手中货币贬值,买房是抵抗资产贬值的最好方法;

持观望态度,认为不该买的,主要的理由。

1、以史为鉴,参考日本九十年代的房价大崩盘,三十年代的美国经济大萧条,没有只涨不跌的东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人口出生率逐年下降、人口红利期结束,房价会下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楼市供应过剩、空置率高,去库存压力大;

4、房地产商现金流问题、经营压力大,暴雷风险导致可能的烂尾风险;

5、目前房价水平房地产泡沫严重,买房风险高。

6、租售比太低、买不如租,不适宜买房;

7、受疫情、全球环境影响、经济大环境不好,现金为王;

从一个普通老百姓的视角,都挺有道理的。现在买房或不买房都对,姑且比喻为薛定谔的猫,两种状态并存。但是,五年后十年后,我们再打开箱子去看,必然只有一种结果,买还是不买一定有一方懊悔。

下面我们从“房地产”的“核心逻辑”换几个视角分析,大胆的去预判一下未来。

从房地产经营的角度分析。

房地产本质上属于实体产业,生产的产品就是房子,通过生产产品进行销售赚取利润。但是这个产品,有几个非常特殊的性质需要了解。首先房子是必需品,“衣食住行”中的住,每个普通老百姓都不能无视的产品;第二就是房子不是高科技产品,它无法通过科技研发和技术的进步来大幅度降低成本,人工、材料、运输,几乎所有生产资料的上涨都直接影响房子这个产品的成本上升;第三房子有不断的改善性需求,人均多少平没有标准;第四房子的周期很长,无论是建设周期还是使用周期,使用周期让人忽略房子本身的折旧,建设周期在经济高速发展背景下,带来的是额外的未来预期收益;第五房子是贵重商品,高总价代表着产业规模的庞大。

房子这个产品的特性,就像一堆新鲜可口的食材,遇到了中国特色的“预售”制度,就像加了把火,走上了“高负债、高杠杆、高周转”的经营快车道。而所谓的“高负债、高杠杆、高周转”的目的是:迅速的扩大规模,抢占市场份额,划拉走更多的这块“改善居民住房需求”大蛋糕。

结合房地产企业的核心经营指标之一“毛利率”,大家可以去网上查2021年各头部房企公布的数据。从房地产黄金时代到白银时代,现在全面进入黑铁时代,从随便拿块地就赚钱到现在拼精细化管理,从行业管理的混乱到现在的规范化,房地产早已经进入了理性时代。

从这个角度出发,结论是房子可以买,前提是你把房子当成必需品,比如刚需、改善性需求。因为从房地产经营的角度,特殊时期下,各房地产公司在为过去的“高负债、高杠杆、高周转”买单。“断臂求生”“出售优质资产换取时间”“先活下来”,将过去十年赚来的利益吐出来。这就导致了目前的房价实质上已经跌破了成本,未来随着通胀加剧,就算不考虑未来预期收益,房价跟随成本温和上涨才是符合经营规律的。恒大现象就是最有力的证明,这个寒冬是买房最好的机会,因为寒冬过后,要么回归理性,要么冻死了,唯一等不到的就是继续降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房地产对国家宏观经济的影响看待。

过去的二十年间,市场上增发了海量货币,就像放大的水龙头不断往经济体里注水,这些货币涌向哪里,哪里就会疯狂涨价。

房地产的特性恰好最适合承担蓄水池的作用。至少房价涨破天,我们还可以不买,大不了租房,如果粮食涨破天,我们总不能改喝西北风。

房地产这个定海神针一样的作用导致宏观经济层面要想稳定,在没有替代产业出现之前,绝对不能让它崩盘,否则后果不是你买不买房的问题,而是吃不吃得起饭的问题。而目前,还没有任何一种产业能够有效替代房地产的这个作用。

同时房地产也是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其本身GDP占比在7.5%左右,所影响和牵涉到的相关上下游产业据统计能影响接近GDP的20%。这个产业整体的衰退,将对经济的发展产生极大的不利影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宏观经济角度,坚持“房住不炒”,尽力去“资本属性”回归商品属性的前提下,会采取一切手段、尽所有努力去保持房价稳定。回归理性的价格、温和性的增长、良性的发展非常非常非常重要。相比高房价的危害,房价崩盘才是毁灭性的。限售限贷限购是常规操作的话,出现限售才是真正到了危机的边缘。

从这个逻辑出发,现阶段房子可以买,前提是你把房子看成不影响生活质量的理性投资,而不是加杠杆贪图一夜暴富。当真正的替代产业,新的经济发展引擎,另一个值得投入的赛道出现之前,买房肯定不一定能让你跑赢通胀,但是只要比手持现金缩水慢一点,就是赚到了。转变自己的心态,克制内心的贪婪,房子还是相对风险最低的理财产品。

从市场规律的角度思考。

从去年第四季度至今年第一季度,房地产量价齐跌是事实。房子作为一种商品,也必然受供需关系影响。

从2016年至2020年这波上涨,有两大影响因素。

一个是棚改的推行,货币补偿,相当于政策性释放出大量购买群体,购买能力强劲,直接推动房价上涨。

另一个是人口红利,这个比较隐晦一些。很多人看见的是中国人口出生率一直在下降,这种判断并不正确。中国的人口结构有几次出生高峰潮,比如六十年代、八十年代。87年人口出生高峰期,这批人群在2016-2020年正好是购房需求的主力人群。这个规律很好理解,比如出生人口第一的是1963年的3000万,目前年龄60岁。那么这批人的需求就是行业红利。伴随这波房价上涨的另一个现象,就是学区房的概念火热,87年左右出生的人,孩子可不都在开始涌入小学,各种教育培训行业最火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市场的角度看待,现阶段房子可以买,前提是所在的城市、区域还会有后续的购房群体、比如新的产业落地,人口增加或流入。

最后的结论:无脑买房,买房即赚的时代彻底过去了。理性看待房子,买或不买都对,只要能思考清楚附加的前提,怎么买在哪里买,买什么房才是未来的方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热爱小生活,感悟大世界

我是八零后

关注我,一起用平凡的眼睛去发现世界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