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为中国四大名绣之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苏绣”一直是苏州高新区镇湖街道的特色产业,以针为笔,线作丹青,近9000名绣娘们用巧手传承千年非遗技艺。近年来,在苏绣行业协会及相关政府部门的协助下,镇湖街道成立了苏绣检验院及检测分中心,并于2019年颁布了苏绣国家标准,产业规模不断壮大,年产值达到十多亿元。

虎丘法院法官常态化走访“苏绣小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虎丘法院法官常态化走访“苏绣小镇”

与此同时,苏绣也因底稿侵权而屡屡被追责,在高端化、品牌化经营过程中屡屡遇到知识产权尴尬。虎丘法院敏锐地意识到知识产权对于刺绣行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意义,推出了多项司法举措助推苏绣产业转型升级。

一是深度调研,了解痛点堵点。经过多次深度调研,在刺绣的学习创作过程中,绣娘们都会经历“学”、“仿”、“创”、“传”四个阶段,其中绝大部分绣娘的初步创作都会停留在“仿”的阶段,即对他人的摄影、书法或者绘画作品,采用苏绣的各种针法进行二次创作。经过刺绣艺人对造型、色彩、针法等因素的选择与创作,这种创作虽然已经形成新的表达,属于艺术再创作,但仍然具有涉知识产权诉讼的风险。与此同时,绣娘们产权意识不足,在自身的创意苏绣被他人任意复制或者改编,未能有效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在虎丘法院知识产权新闻发布会上,绣娘张雪向参会人员展示创意苏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虎丘法院知识产权新闻发布会上,绣娘张雪向参会人员展示创意苏绣

二是条分缕析,开除治病良方。知识产权专业法官定期至镇湖绣品街走访,给绣娘做知识产权“面对面”专场辅导,努力提高刺绣行业从业者的知识产权意识,从根源上断绝“误侵权”的可能。针对“苏绣”面临的知识产权困境,积极协助镇湖刺绣协会成功申请镇湖刺绣集体商标与地理标志,鼓励绣娘对具有独创性的针法可以申请专利,“滴滴针法”、“免光T形针法”等一批特色针法申报专利成功。

三是府院联动,奏响协同强音。确立“知识产权联席会议”制度,与区刺绣协会等部门信息共享预警知识产权纠纷。联合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联合发布《关于建立知识产权保护联动机制保障高新区创新特色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让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与行政保护无缝衔接,切实保护好苏绣权利人的知识产权,遏制侵权行为,合力助推高新区形成自主创新的良好环境,并肩助力创新“苏绣”特色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