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本案才得以在一个月的时间内快速、高效地圆满解决。通过该案件,我司深切地感受到中国良好的司法环境,也进一步地提升了我司今后继续来华合作的信心”。这是一份来自韩国某保险公司写给园区法院党组的感谢信。当事人为了表达感激洋洋洒洒写了四页纸的英文,还附上了中文翻译。

当这家保险公司因为一起保险合同起诉到法院的时候,并没有期望中国的司法能在短时间内给出“答案”。“涉外商事案件程序和流程较复杂,仅联系送达当事人一个环节都可能需要几经周折,”负责涉外商事审判的张继红庭长说,“所以很多时候涉外案件的审理时间会很长,给当事人的诉累也很大。”但迟到的正义并不是完美的司法,更不是护航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的初衷。为了提高涉外商事审判的审理效率,园区法院从机制创新入手,从流程细节切入全力提升审理效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促调解,优效果——为了进一步优化涉外商事纠纷的化解效果,园区法院积极对接国际通行规则,着力构建融合调解、仲裁、诉讼有机衔接多元纠纷解决机制,与苏州贸促会建立诉讼与非诉讼相衔接的纠纷解决机制备忘录,委托苏州贸促会对部分涉外商事案件开展诉前和诉中调解。前述案件之所以能在一个月内迅速化解纠纷就是得益于法院力促调解。承办法官在充分调查了合同约定和听取了原被告双方的意见后,当庭组织了调解,并促成双方重新签订了新的支付协议。

活机制,降成本——为了进一步降低当事人的解纷成本,对于调解成功的涉外商事案件的诉讼费退费手续繁琐问题,园区法院采取灵活退费机制,通过当事人授权境内收款人的方式,退还诉讼费,不仅为该韩国公司省去了公证认证手续,也节省了可能产生的汇率损失。“法官设身处地地为当事人着想,案件才得以快速高效地圆满解决!”感谢信末尾这样写道。

优机制,提效率——为了克服涉外案件送达难问题,园区法院积极探索合同签订与送达地址确认并行制度,特别是对于案件占比较大的涉港澳台地区的融资租赁案件,通过融资租赁协会推动订立融资租赁合同时即提前确认送达地址。目前,该机制已实现全覆盖,融资租赁类案件已基本无公告送达,涉外商事案件的平均审理周期缩短了30%。

涉外商事案件的数量相较与普通商事案件并不算多,2020年以来,园区法院共审结各类涉外商事案件177件;一方当事人为外商独资企业的商事案件1885件,结案标的7.54亿元。“但是每个涉外商事案件都是对外展示中国司法的棱镜,”园区法院赵新华院长说,“在每一个涉外商事案件中让外国当事人感受到中国司法的智慧和力量,用裁判赢得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