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4年国务院“46号文件”提出完善体育设施以来,《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健身休闲产业的指导意见》均提出,要统筹建设全民健身公共设施,加强城市健身步道、骑行道等场地设施建设;此外《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体育强国建设纲要》等政策也明确强调统筹建设骑行道等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将城市慢跑步行道绿道人均长度持续提升列为全民健身行动目标之一。
如今,不论是工作日通勤,还是周末出游,骑行已成为一项回归城市、回归市民日常生活的休闲运动。因此,全国许多地方正立足骑行道建设,整合骑行道场景功能,打造覆盖全国的自行车道路网和休闲体育旅游空间,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
建设全球领先骑行城市
在城市碳中和目标下,推广绿色出行已经成为缓解交通拥堵、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和提升城市品质的有效方法。
据悉,为响应“碳中和、碳达峰”号召。成都正以建设绿色健康的骑行城市为目标,提出建设“城市风轮”骑行骨架网,推行街区层面的绿色人居单元,从路网、管理和服务三方面系统全面提升骑行服务水平,引导市民采用安全、便捷的出行方式;并增强骑行廊道的交通、休闲等多种功能属性,繁荣沿线商业和服务业,提升成都作为中国最宜居城市的影响力和市民居住的幸福度,努力建成绿色、健康、可持续的全球领先骑行城市。
一直以来,成都平原地势平坦,自行车数量庞大,被誉为“自行车王国”;同时骑行团数量众多,骑车运动也成为成都全民健身活动中的必备项目。近年来,随着天府绿道、锦城绿道的不断延伸,覆盖城市各圈层,成都城市定向赛、天府绿道健康行、车迷节等一系列全民健身骑车活动高频举办……诸多优势叠加,让成都成为骑车运动的超级热土。
2021成都城市定向赛低碳环保组
如今,骑车几乎已是每一个成都市民“标配”的运动技能,自行车运动的普及、发展以及全民参与,更是带热了成都市绿道旅游、康养、休闲、健身等文体旅商的融合发展,引领市民全民健康生活新风尚。
锦江绿道
慢行系统与城市发展深度融合
自2021年以来,北京大力推进慢行交通示范路建设,并成功建成了一条贯穿“回天”地区、北部中轴的42公里骑行慢跑绿道;搭建起一个安全连续、覆盖广泛的“骑行+步行”网络体系,促进自行车、步行与公共交通的无缝衔接,既为周边及“回天”地区交通拥堵问题提供了疏解途径,也为市民绿色出行提供了更好的选择。
据了解,随着北京市慢行系统建设和共享单车的快速发展,同时为更好满足市民日益增长的需求,2022年北京将持续提升慢行系统服务品质,推进滨水道、园林绿道与城市慢行系统联通融合,打造21条“漫步北京”文旅骑行线路,打造多样化的骑行空间,为市民带来更多幸福感和满足感。
杭州
骑行实现"体育+"多元化效应
积极倡导鼓励绿色出行,广泛推动自行车运动融入生活,丰富骑行道在一般出行运动健身、休憩娱乐、体育赛事等多场景的应用,杭州正践行其中。不仅扩容提升了千岛湖国家登山健身道,并围绕“体育+”多元化效应,举办山地自行车赛事活动,创新“步道+绿道”骑行方式,丰富赛事内容,提高赛事吸引力,促进体育与文化、旅游、健康深度融合。
此外,还建成十余条绿道为市民们打造骑行漫步好去处;同时以大运河及其支流沿岸为载体,加快大运河滨水公共空间建成步伐,构筑市民游客共享、以人为本的公共场所;在沿岸规划建设慢步道、跑步道、自行车道,实现三道贯通,并设置包括足球场、网球场在内的运动场地,充分满足市民和游客的观光、休闲、跑步、骑行等需求。
除以上城市外,还有苏州、绍兴、珠海等地也在积极践行实施骑行道建设,结合城市路网结构优化、城市建设、城市自然生态修复等工程协调发展,进一步构建“社区级-市(县)级-省级-国家级”四级自行车线路网。
更深更广拓展骑行道场景功能,将骑行道有机融入城市特色风貌塑造和宜居环境营造中,不仅能提高街区路网通达性,增强城市“海绵”功能,优化城市绿地空间格局,构建线性连续的城市风貌通道和绿色开敞空间,还能依托绿道专用骑行道加强城乡之间的联系互动,促进体育、生活、生态、文化等多要素多功能流通,促进城乡地区全面发展,让骑行成为一道独特的城市风景线。
部分配图来自网络,版权所有,请勿用于商业用途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