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日本共同社发布的消息,日本环境省在召开了专家会议后,拟定了一份提议草案,根据环境省发言人的介绍,这份草案欲将小龙虾定义为特定外来物种,并对其进行严格的管控。一旦草案通过最后的审批,这将意味着小龙虾将无法进口、贩卖以及在野生环境中释放小龙虾,这一消息不仅在日本引发群众的热议,在中国也引发了热议。
另外一家日本媒体《每日新闻》报道称环境省在专家会议结束后进入讨论提案细节的阶段,接下来他们将商讨对小龙虾的限制程度以及如何解决目前日本生态环境中小龙虾泛滥的问题。看到这你可能会怀疑自己看到的是假新闻,小龙虾在中国不是大受欢迎吗?为什么跑到日本去就被列为外来入侵物种了呢?
下面我们就来一起了解一下,小龙虾这种特殊的生物到底起源于哪里?它被引进日本后造成了什么问题?
小龙虾原产于哪里?
根据相关资料显示,小龙虾属于甲壳纲、螯虾科水生动物,它的外壳十分坚硬且与虾相似,头部生长出两只狭长的螯,甲壳主要以暗红色为主,腹部背面存在楔形条纹,成年个体体长在5厘米~12厘米左右,和其他虾类相比更容易辨认。小龙虾主要生活在永久性溪流、沼泽、池塘等淡水水域,它在许多地方是淡水经济虾类。
小龙虾原产地是北美洲的墨西哥北部和佛罗里达州、俄亥俄州等地区,后来被引入欧洲、非洲、东亚、南美洲等地区。小龙虾具有很强的生存能力,这源于它们食性杂、生长速度快、环境适应能力强,被引入其他地区后能够迅速繁衍开来。虽然小龙虾能够被食用,但并非所有地区的人都喜欢吃小龙虾,这可能就给小龙虾的泛滥制造了机会。
小龙虾在日本造成了什么问题?
据了解,日本在上世纪20年代后期从美国引入小龙虾,当时引进的主要目的是将其作为食物和宠物。小龙虾被引入日本后一般被混养在稻田或池塘中,它们并不需要人工孵化就能够实现种群的自我发展,但这也给小龙虾之后的泛滥创造了机会,因为在没有人为因素的干预下小龙虾容易逃逸到野生环境中去。
逃逸个体可以适应多种不同的环境,而且它们的食性杂,建立种群的速度极快,因此很快就在自然淡水水域扩散开来。随着野生小龙虾的种群数量越来越庞大,这个物种对日本当地的生态威胁也开始暴露了。对于当地一些鱼类和甲壳类动物来说,小龙虾可能是它们的竞争者,也可能是它们的天敌,导致不少物种的生存受到小龙虾严重的威胁。
对于水生植物和半水生植物来说,小龙虾对它们的破坏表现在取食植物的根部,导致植物和农作物大规模枯萎。不仅如此,小龙虾的筑巢行为还容易导致灌溉用水的流失和破坏田地,着同样也会给农业发展造成棘手的难题。据了解,日本一些地区的排水道中随处可见的是小龙虾,拿一个网兜随便一捞就是几斤小龙虾,可见它们在日本的泛滥程度是多么严重。
这次日本提出的草案同样指出了小龙虾目前在日本境内产生的负面影响,例如在淡水水域大量繁殖,直接威胁到本土物种的生存;在农作物区域横行导致农作物收成大幅度降低。因此环境省的专家认为很有必要将小龙虾定义为外来入侵物种,然后以对待入侵物种的方式来对待小龙虾。
为什么小龙虾能在日本泛滥,但在中国泛滥不起来呢?
中国从上世纪三十年代开始从日本引入小龙虾,经过80多年的发展中国境内的小龙虾并未出现泛滥的情况,而日本有关部门不得不通过法案来限制这种外来物种,这其中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小龙虾自身的生存能力极强,另一方面是日本人并不喜欢吃小龙虾。小龙虾的生存能力这里就不再赘述了,日本人不喜欢吃小龙虾应该是很多人想不到的。
每年夏天和秋天的交际期间,北海道淡水水域就有渔民开始捕捞小龙虾。他们捕捉小龙虾并不是为了把它卖到市场上去,因为小龙虾在那里基本没有什么市场,日本人大多不喜欢吃小龙虾。渔民捕捞小龙虾,是为了控制这个外来物种的肆意扩张,保护淡水水域的生态环境。在大多数日本人眼中,小龙虾是一种奇特的外来物种。
一些日本综艺节目还专门为小龙虾设置了“外来物种品尝”环节,参与活动的嘉宾大多都表现出了挣扎或害怕的表情。此外,一些渔民捕捉到小龙虾后直接将它们踩碎,然后收集起来作为鱼类的饲料或农作物的肥料,由此可以看出他们确实不喜欢吃小龙虾。小龙虾的生存能力和繁殖能力强,再加上没有天敌和人类的限制,它们造成泛滥也是可以理解的。
但在中国,小龙虾就没有泛滥的可能性,因为无论是对北方人还是南方人来说,小龙虾都是一种美味的食材,经过各种做法后得到的小龙虾能够刺激大多数人的味蕾。中国人喜欢吃小龙虾的程度达到了需要人工养殖才能满足市场需求,这与日本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去限制小龙虾的泛滥形成鲜明对比。
如何抑制龙虾泛滥?中国网友提出建议
在与日本环境省相关的新闻下面我们可以看到不少中国网友的留言,有些网友劝日本民众接受这种外来物种,并尝试将它们作为食材,毕竟吃掉它们是成本最低的解决方案。还有些网友表示可以进行大规模的捕捞,然后出口到中国。但笔者认为我国买单的可能性比较小,一是因为从日本来的小龙虾也是外来物种,二是我国在小龙虾方面可以自给自足。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