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是小时候,我们去逛公园,会对花花草草有兴致,觉得特别有意思,但等到了我们二十岁、三十岁之后,似乎就不觉得它们很有意思了。一方面是我们觉得这种好奇心、这种行为,太过幼稚了,不符合我们年龄该做的;另一方面是因为面对着生活的高压,我们不再对陶冶情操有过多的渴望,觉得没用。
好奇心的逐渐减少,也许不能说是我们的错,但面对着生活,其实抱有更多的“好奇心”,还是必须的。就像是这个三岁的孩子,遇到一位肤色跟自己不同的同龄人,满眼都是要看穿对方的好奇心。
孩子在医院打针碰到黑人宝宝,对视一眼后懵逼,网友:表情太真实
宝妈带着自己三岁的孩子去医院打针,还没有排上号的时候,就跟孩子在走廊上坐着等。宝宝一开始也是很乖巧地在妈妈的旁边坐着,但坐了一会儿之后,宝宝就开始不淡定了。因为他看到了一位黑人妈妈带着她的小孩,就坐在宝宝的旁边。
宝宝这一看,他怎么长得跟自己不一样;他怎么长得这么黑。宝宝满脸的惊讶,张着嘴巴,睁大眼睛,一会儿瞧瞧旁边的黑人小孩,一会儿看看旁边的妈妈。不哭不闹,不大喊大叫,也没有嘻嘻哈哈,说这说那,就是一直瞧来瞧去。模样特别可爱。
而在这个黑人小孩的心里,可能也有同样的疑惑,他的皮肤也跟我不一样。是我长得奇怪,还是他长得奇怪?两个宝宝一对视,两眼懵逼。这表情,太真实了。
这就是孩子的好奇心。而对于成年人,为什么好奇心会逐渐消失,就是因为我们明白人种的不同,知道人种与人种之间的差异,也就不觉得这事情有什么好奇怪的了。
孩子的好奇心,其实也是会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尤其是当他们还处在婴幼儿时期的时候,好奇心只是限制在他们能够看到的、听到的,以及触摸到的东西上。其他的方面,孩子的认知程度还不够,也就不会产生过多的好奇心。
那么,婴幼儿时期的孩子,他们的好奇心是怎样发展的呢?
1、一岁:指物为名
在孩子一岁的时候,他们这个时候,正是咿咿呀呀学说话的年纪,对很多事物也是好奇心十足。我们可以通过物体本身的形状、颜色等方面来给孩子进行解释,让他们明白,这是什么,那是什么。
2、两岁:物体恒存
孩子一岁的时候,他们看到什么,才知道是什么,有什么。而当孩子长到两岁的时候,即使是物品暂时没有出现在他们的身边,他们并没有看到,但说起来,他们也会明白,说的是什么。
他们能够在脑海中脑补出爸爸妈妈说的东西,长什么样。也就是如果爸爸妈妈没有在自己的身边,一说起来,孩子还是能够立马反应出爸爸妈妈的样子。因为这些人事物的模样,已经是留存在了孩子的脑海中。
3、三岁:突飞猛进
孩子成长到了三岁,他们对事物的认知、记忆,已经是有一个质的飞跃了,所以,他们的好奇心,也同样会增加不少。因为这时候,他们能听懂、能看懂、也能表达。就像是事例中的小男孩,面对着一位黑人的同龄人,他们会有好奇心。
那么,如何正确引导孩子的好奇心?
1、满足
在孩子处在婴幼儿时期的时候,对事物的好奇心会随着认知水平的提升而越来越浓厚,他们会对什么事情都抱有非常强烈的好奇心。所以,在这个时候,他们想要探究明白,为什么这事儿是这样的,我们就要多点儿耐心,跟孩子解释清楚,满足他们的好奇心。
2、开发
如果孩子在应该抱有强烈的好奇心时,却对很多事物缺少了好奇感、探索欲,我们就要对他们这方面进行开发了。带孩子去看更多的事物、完成更多的实践活动。在这个年纪,让他们了解得更多一些,对事物更有好奇心,才对他们往后的成长,更有益处。
总结:
好奇心,的确是每个人都有的。有些人的好奇心会持续一生,而有些人的好奇心,可能仅仅停留在两三岁的时候,之后就逐渐消失。而前者,能够取得成就的几率就比后者高得多。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