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顾子鱼

01.

中国有句古话:父母在,兄弟姊妹还是一家人,父母不在了,兄弟姊妹就成亲戚了。

中国是个礼仪之邦,历来注重亲人之间的情感互动,“兄弟不和外人欺”,“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这些老话听起来格外亲切。

如果一个大家庭,兄友弟恭,妯娌和睦,这样的人家一定是昌隆富足之家,当家人也一定是有威望之人。

虽然现在的大家庭不是很多了,大家都各过各的小日子了,但是如果父母还健在的家庭,大多数还是会经常聚一聚的。

我们邻居家的大爷今年80多岁了,每到周末的时候,家里的几个孩子都会拖家带口来看老人,大家聚在一起,吃吃饭,聊聊天,这就是天伦之乐吧。

父母在,孩子就有主心骨,家里就有凝聚力,兄弟姊妹觉得这就是一个完整的大家庭,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也不用分得很清楚。

02.

可是如果有一天父母离开了,家就散了,兄弟姊妹各顾各的小家了,一年中能不能聚一次都很难说。

就算能聚到一起,那种心气劲儿也不比以前了,如果再有一两个藏着小心思的人,那聚起来也没多大意思。

甚至有些家庭,老人一走,家里的子女就老死不相往来了,或者各自去找自己亲近的人去联系。

那些有过节,或者曾经闹过不愉快的兄弟姊妹之间的关系,还不如邻居亲密,但这样的人毕竟是少数。

有些关系和谐的家庭,就算父母不在了,家里的孩子也能经常聚到一起,这里一定得有一个能组织大局的人,不管什么时候,都能一呼百应。

这个人不一定是家里的老大,但是一定是说话有力度,办事有条理的人,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在兄弟姊妹里一定是混得不错的那一个人。

逢年过节的时候,只要喊一声,家里的其他人都能响应,四面八方都齐聚而来,家的氛围就来了。

03.

我有个同事,家里兄弟姊妹一共五个,她排行老三,上有哥姐疼着,下有弟妹敬着,妥妥的一个团宠。

父母在的时候,她就是个小太阳,家里的大事小情她都愿意张罗,其他兄弟姊妹也都积极配合。

她家的经济条件比那几家都好,所以她每次回娘家,都是满满一车,就跟不花钱似的。

她跟家里的兄弟姊妹说,她现在条件比他们都好,她就多花点,大家也不必觉得不好意思,都是一奶同胞,不要觉得有什么想法。

时间长了,大家也习惯了,大头钱都由她出,其他人也都自觉多出点力就行了,没什么计较和在意的。

等到父母都相继离开了,她还是跟以前一样,节假日都把大家招呼到家里来,她负责买东西,其他人主动过来搭把手,一大家子人还和以前一样,其乐融融的。

一个家庭里有这样一个能张罗的人,亲情就不会消失,还有的家庭采用轮流做东西的方式,这个节日去大哥家,下一个节日去二哥家,这样的方式也不错。

写在最后:

只要一家人还能经常聚会,家的精神就会一直在,儿女们也会效仿,一代一代传承下去,家和万事兴,这就是传统文化的延续。

也有一些家庭,父母走了家就散了,平时大家如果忙一些,联系少一些,时间长了,亲情就淡漠了,到后来就各顾自己的小日子了。

还有一些人,老早就离开家乡了,在外面成家立业,家成了回不去的曾经,等到父母离开后,老家的兄弟姊妹联系得就更少了,想聚一次真的不容易,这些人更可怜。

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虽说人生最后的归宿都是独自离开,但是不管怎样,一定要珍惜今生能够成为彼此兄弟姊妹的缘分,因为来生真的不一定还能遇见。

不管父母在不在,家人的身份是这一生不能改变的事实,好好珍惜这份手足之情吧。

THE END 图片来自网络 侵删

作者简介 :顾子鱼,自由撰稿人,和你一起分享有温度的情感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