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首届全国颠覆性技术创新大赛总决赛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东南大学苏州医疗器械研究院,凭借“人体器官芯片的构建与精准介观测量”项目,苏州市产业技术研究院电子功能材料技术研究所,凭借“具有超高压电性能的透明铁电单晶的研发及产业化”项目荣获总决赛最高奖——优胜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颠覆性技术是“可改变游戏规则”的创新技术。从技术角度看,是以科学技术的新原理、新组合和新应用为基础,开辟全新技术轨道;从产业角度看,是利用技术创新带动产业升级换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首届全国颠覆性技术创新大赛由科技部主办,火炬中心等单位承办,紧贴产业前沿,关注特色创新,设置了集成电路、人工智能、未来网络与通信、生物技术、新材料、绿色技术、高端装备制造以及交叉学科等8个技术领域组别。首届大赛于2021年7月启动,分为初筛、领域赛和总决赛三个阶段,共吸引全国2724个项目报名参赛,其中不乏知名大学、科研机构及相关领域的龙头企业。

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12月22日至24日,苏州高新区作为全国三场领域赛(苏州、成都、青岛)的承办方之一,还成功承办了全国颠覆性技术创新大赛领域赛(苏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赛经层层筛选、多轮评议,最终全国36个项目在总决赛胜出,苏州高新区2个项目一路过关斩将,均全票通过,荣获总决赛优胜奖。

“人体器官芯片的构建与精准介观测量”项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为国内首批开展人体器官芯片研究的团队,东南大学苏州医疗器械研究院顾忠泽团队在器官芯片的高精度跨尺度三维打印、功能性细胞外支架材料、细胞力成像、人工智能算法等关键核心技术上已实现自主可控,研发进展与美国、欧洲相关团队齐头并进,在部分领域领先于国际水平。团队成功构建了肿瘤、皮肤、心脏、血管等多种器官芯片,芯片和成像系统目前已在恒瑞、江苏省疾控中心、江苏省肿瘤医院等多家单位应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经由东南大学苏州医疗器械研究院四年的产业化开发,人体器官芯片项目成功跨越从研发端到应用端的“最后一公里”,顺利进入产业化阶段,项目团队现已组建产业化公司——江苏艾玮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成为苏州高新区管委会、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东南大学苏州医疗器械研究院共建的重大转化项目。

“具有超高压电性能的透明铁电单晶的研发及产业化”项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苏州市产业技术研究院电子功能材料技术研究所研发团队首次在PMN-PT单晶中同时获得了高压电性和高透光性,突破了长期以来二者难以共存的国际难题,其压电系数比现有的透明压电单晶(LN)提高了100倍,电光系数最大可提高40倍,同时还具有更高的抗光损伤阈值和非线性光学效应。该成果于2020年1月发表在Nature期刊上。2021年2月,该成果入选2020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苏州市产业技术研究院电子功能材料技术研究所(即苏州思萃电子功能材料技术研究所有限公司)是由苏州高新区管委会、苏州市产业技术研究院等共同发起建立的电子功能材料领域的创新型研发机构与产业化平台,研究所依托压电材料(织构陶瓷、复合材料)、光声材料及相关功能器件的持续研发和产品转化,为人工智能、工业互联、医疗影像、水下装备等领域的企业提供产业升级服务。

苏州高新区此次获奖的2个项目,均为院所项目,近年来,高新区围绕区域主导产业布局,大力招引院所平台,集聚了一批人才团队、创新平台、,学科集群等高端创新资源,院所平台已经成为高新区科技创新的“聚宝盆、策源地、强引擎”。

目前,高新区院所平台累计引进孵化科技型企业600余家,引进培育各级科技领军人才440余项,获得投融资超40亿元,实现营业收入超14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