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于我,是自我飞扬的一段时光。经过小学、初中、高中的十年寒窗的苦读,那些没有自由的日夜,我终于可以飞翔了。

于是喜欢上了西方文学,因为那里有自我。

其实对于自由的向往在高中就开始了,《少年维特的烦恼》启发少年心事。《飘》让一个美国女人的人生深入我心。而三毛的撒哈拉,让远方的有趣与浪漫成为一个梦。

我现在才遗憾大学我是失落了中国古典文学的,那些格物致知。哪怕到了毕业,我仍在毕业留言里写下:愿同学为自我奋斗不息。

对于自我,有一段话说:唯有敞开心扉,敢于冒险,勇于审视自我,接纳新观念和新方式,我们的意识,才能获得提升和拓展,活出真正的自己。

自我通向“自由”,所以西方的“人权”,让他们抗议戴口罩,上街游行。疫情期间仍然到酒吧狂欢。这导致了疫情的失守。

直到学了佛,我才发现原来自我是没有的,自我是假的。我们想紧紧的抓住一点情绪的花火,其实它转瞬即逝,我们身体的元素,也每分每秒的在时刻变化。

无我,才是真实。

听话的中国人,服从大局安排,层层围剿守卫,坚持动态清零。努力控制了疫情。

自我欺骗了我们,因为它是假的,如果我们执着于它,就会受苦,那么多文学家艺术家:海子、顾城海明威、张国荣、梵高……他们的文学成就艺术成就到达巅峰,却为了一个假设的虚无的“我”而自杀。

突然某一天读到一句话:我将无我

我想起我的妈妈,妈妈一辈子都为了这个家庭付出,好吃的留给我们吃,不舍得穿好穿的,因为时常要做家务,会弄脏衣服。我的妈妈,一辈子鲜少享受,太太说,你不觉得你妈妈活着不为了自己吗?

无我,也是佛教的境界。佛教讲利他。至少,也要自利利他。学佛,也是要发菩提心,大乘佛教,要让众生都解脱。

我突然想,妈妈不就是“无我”吗?

太太把剩菜放到自己面前,太太帮我做很多事情,太太整夜守护孩子,也是一种“无我”。

我是自私的。自我纵然繁花似锦,我们终究要在“道”的路上一日千里。我们要过有意义的一生,我们要追寻真理。

“我将无我,不负人民。”这句话是伟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