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纤维的内涵价值究竟有多少?常压下加氢裂化能否实现?玉米秸秆里提取的聚酰亚胺新材料优点几何?在东营港经济开发区,全省高端化工行业唯一一家创新创业平台——山东省高端石化创新创业共同体在这里“扎根”,多项全省高端化工行业的实验在这里进行,并逐步走向成功。

“我们正在进行装置建设,一旦装置完成,我们这个项目就正式开启‘中试实验’。”国家重质油实验室碳材料研究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山东省高端石化创新创业共同体成立后,成功引入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国家重质油实验室共建碳材料研究中心入驻。据介绍,山东省高端石化创新创业共同体与国家重质油实验室合作推进的沥青基碳纤维原料制备——超临界萃取技术研发项目,小试成果经验证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为高强度、高模量碳纤维的规模化生产打下了坚实基础。

比重轻,超高强度与模量耐磨,耐疲劳,耐酸、碱和盐腐蚀,高温下尺寸稳定性等都是沥青基碳纤维特性。但是,石油沥青作为碳纤维中间相沥青原料存在天然的结构缺陷,无法作为生产高等级沥青基碳纤维产品的原料直接使用。自1981年以来,中国石油大学(北京)重质油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研究人员一直致力于沥青基碳纤维生产技术的研究工作。经过多年研究,在研究清楚煤焦油沥青及石油沥青结构缺陷后,研究人员将研究重点从选择沥青转移到合成沥青上来。经过研究人员多年研究,首先在重芳烃原材料处理——超临界萃取方面,取得突破性研究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研究人员表示:“目前只是小试成功,现在我们开始做中试实验,一旦成功就可以进行量产。”据介绍,一旦进入量产阶段,预计可实现年销售收入10亿元,利税3.6亿元,产品打破日美技术垄断,填补国内空白,解决国家航空航天方面的材料急需。

这只是高精尖项目的一个缩影。山东省高端石化创新创业共同体以打造处于全国领先地位的化工产业集群为目标,按照“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的原则,形成“政产学研金服用”一体化、创新创业创富一体化、研究开发产业一体化的创新生态环境,努力解决化工产业发展亟需解决的共性关键问题,提升全省化工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化工产业安全生产水平、化工产业应急救援能力,将我市由“油城”打造成为国内外知名的“高端化工城”,为推进全省新旧动能转换、建设化工强省提供强大动能。

共同体重点布局“三中心+一基地”,包括化工技术工艺研发中心、化工安全技术研究中心、应急救援技术研究中心和山东省化工中试基地。获得成功的也不只是“超临界萃取技术研发”这一个项目。自共同体成立以来,共获得专利授权275件,特别是紧密结合区内企业技术需求,与明德化工4,4’—二氨基二苯醚绿色合成工艺项目、大明精细化工β—蔡酚项目、戴瑞克新材料橡胶促进剂NS项目和橡胶促进剂DM项目、赫邦化工酮肟法合成盐酸羟胺等5个项目开展合作,通过创新工艺和技术研发,推动项目降能耗、减排放、提效益,目前4,4’—二氨基二苯醚绿色合成工艺项目通过小试验证,项目三废排放减少90%以上,能耗降低30%以上,新工艺产品纯度达到99.5%以上,正在加快推动中试落地。

除了“打造中试基地”,共同体还强化产学研融合。他们与北京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大连化物所、大连理工大学等行业知名高校院所建立合作。同时,按照创新链与产业链双链融合、全链条打造的原则,组织业内知名专家、学者围绕“芳烃、乙烯、丙烯、碳四”四大主导链条梳理出了33个重点技术难题进行攻关,选择了中科院大连化物所、中国石油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等8所院校作为主要承担单位,聚力攻坚。

把握新机遇,拓展新的发展空间,对产业园区和企业来说都是永恒的命题。共同体也努力实现研发课题选择到科研成果熟化,到成果产业化,再到差异化发展的精准衔接,正在重点推进实施的成果转化项目15个,涵盖了丙烯产业链、芳烃产业链、乙烯产业链、碳四产业重点推进的多个项目。

接下来,山东省高端石化创新创业共同体将不断推进中试项目尽快实施,推进中试成果尽快转化。推进高模量高强度碳纤维等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手续办理及有关指标替代争取,营造良好外部环境,保障项目尽快落地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