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类城市化进程加剧,野生动物被迫与我们的生活圈发生交集。纵然是习惯于丛林冒险的飞行高手,在钢铁森林里也难免阴沟翻船,撞在电线、玻璃、广告画上的情况也频频出现,这不最近一只雕鸮就出现了“交通事故”。

呼和浩特市动物园救护中心位于呼和浩特市动物园,是内蒙古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依托呼和浩特市动物园良好的技术条件和救护设施,为维护大青山地区生物多样性,推动野生动物保护工作建立的。4月26日上午,在呼和浩特市动物园救护中心内,一只雕鸮一边试着煽动着翅膀,一边警觉地观察着四周。

“这只雕鸮是半个月前由土左旗林业保护站的工作人员送过来的,据说是飞行不慎撞到了电线杆,导致左翅尺桡骨近端粉碎性、开放性骨折,当地兽医进行简单包扎后送了过来。我们接手后立即组织人员为它进行手术,经过救护中心饲养员悉心呵护,虽然脱离生命危险,在慢慢恢复,但是已经无法翱翔蓝天,接下来会一直生活在这里。”呼和浩特市动物园救护中心工作人员高楠介绍,“雕鸮是世界上最大的猫头鹰,它的头上长了一对像摆设一样的羽毛耳朵,它的一对橙黄色的杏核眼犀利而俊美,是中国模样最俊美的猫头鹰。”

记者看到眼前这只头上只有一只“耳朵”的雕鸮,虽然依偎在墙角,但是犀利的眼神俊美的模样,看起来依旧霸气十足,不容侵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救护的雕鸮

高楠介绍,雕鸮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是中国鸮类中体型最大的。它的耳羽特别发达,显著突出于头顶两侧,通体的羽毛大都为黄褐色,具有黑色的斑点和纵纹。雕鸮属夜行猛禽,喙坚强而钩曲,嘴基蜡膜为硬须掩盖。脚强健有力,第四趾能向后反转,以利攀缘,爪大而锐。喜欢将巢穴筑于树洞或岩隙中。耳孔周缘有明显的耳状簇羽,有助于夜间分辨声响与夜间定位。通常远离人群,多栖息于人迹罕至的密林中,全天可活动,飞行时缓慢而无声,通常贴着地面飞行。食性很广,主要以各种鼠类为食,被誉为“捕鼠专家”,也吃兔类、蛙、刺猬、昆虫、雉鸡和其他鸟类甚至是苍鹰、雀鹰,是名副其实的森林禽类霸主。

“呼和浩特市动物园科研中心及救护中心自成立以来已经救护各类野生动物千余只(头),一年四季都在救助,但是春秋两季最为突出,今春已经救护野生鸟类30余只,其他动物近十只(头)。”高楠表示,野生动物是人类的朋友,是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的宝贵自然资源,请广大市民积极参与到保护野生动物的行动中来,为保护野生动物资源贡献一份力量。如果您在野外或身边发现需要救助的野生动物可以直接报警或联系呼和浩特市动物园救护中心进行救护。

(文/图 记者 马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