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辉煌史,青春正当时。为隆重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激励当代青年大学生在党的领导下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由佳木斯大学主办,《青少年书法报》社承办的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全国大学生书法篆刻大赛评审揭晓。此次大赛共收到书法篆刻作品1900余件。经过评委公平、公正的评选,通过初评、复评和终评,共评出入展作品265件,其中获奖作品60件。从投稿作品中能看出当今全国高校书法篆刻的艺术趋向。这些作品都是以古为师,兼及当代的审美意识,五体俱全,风格取法各有不同;篆刻印屏制作精良,正文、边款风格多样,基本代表了当今大学生的书法、篆刻创作水平。

特推出获奖、入展作者的作品,以飨读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丽芳,本科毕业于广西艺术学院,渤海大学2020级书法硕士在读研究生,导师王者利老师。1996年生,河北辛集人。同时受业于陈国成、张明、张逢波等诸位老师。

作品入展:

书百年辉煌 展青春风采——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全国大学生书法篆刻大赛一等奖

辽宁省第三届妇女书法篆刻展

第二届“石榴杯”甘肃省民族书画摄影作品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获奖作品

学书自述

我的创作风格主要取法于董其昌,“临帖如骤遇异人,不必相其耳目、手足、头面,而当观其举止、笑语、精神流露处。”董其昌认为临帖最重要的是要体悟其笔墨精彩处,这是最体现整体神韵的地方。在临帖时,最重要的是感受看到字帖的第一印象,或许无法摹写得完全相同,但是需要把握住其精髓处,临写出字帖的精神面貌,这才是临帖的精髓。刚开始接触董其昌时对于如何学习始终不得法门,只是平时多与老师和同学交流,也找了一些他的文章来读,偶然间看到他的临帖心得,便如久旱逢甘霖,一时茅塞顿开。

董其昌曾云:“吾乡陆俨山先生作书,虽率尔应酬,皆不苟且,常曰:‘即此便是写字时须用敬也。’吾每服膺斯言。”我同样认为只要提笔书写,便不可苟且示人,作书最忌“信笔”,笔起笔落皆要交代清晰,不可模糊放纵,不能因为是应酬之作,便可随意书写,这都是写字的‘病’。用笔须有收有放,作书有紧紧收起处,便必须有放纵大开之处进行呼应。字与字之间,行与行之间,位置须经营得当,彼此相互照应,奇正相生。若通篇书写时,字与字之间长短、大小、空间位置太过相似,则太过平匀,韵味全失。在观察董其昌的书法作品时,第一眼看到的是他作品中的字距与行距,临摹时距离太近恐失其味,距离太远又过犹不及,其笔墨意趣更是极难达到。观察其书法作品,看单个笔画,笔笔到位、字字清晰,不会因是平淡处而一笔带过,每一笔都自有其来处,笔画收放得宜,却不会给人刻意之势,不会产生突兀之感。

写字重要的是懂得什么是藏锋,糊涂书写造成笔画的模糊感,这并不是藏锋,写字笔法要交代清楚,且可以通过墨色的变化形成作品的韵味。董其昌于用墨一道,最是高妙。字的精巧处不仅在于用笔的精妙得宜,更重要的是在于对于用墨的精微的把握,这是最能表现笔墨意趣之处。董其昌曾言他学书无所不临,他认为晋、宋书风与唐不同,晋、宋以风流取胜,最佳处在于他的“不法”,也更利于其表达笔墨意趣。笔者在学习其用墨之法时,找到其诸多书帖进行观察,笔法清晰,用墨自然,淡而不枯,自有其“润”在其中,不使人有“燥”感。笔者对于书法的了解还很浅显,仍要不断学习,不断钻研!

2022年3月,王丽芳记于辽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