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里申科,这是一个曾经随军支援过中国人民抗战事业,并牺牲在中国大地上的前苏联军官,他离开自己的家乡,远赴万里,来到中国,牺牲之后,信奉着传统的“受人点水之恩,须当涌泉相报”的中国人民,数十年来,历经两代人,仍然守护着它的陵墓,故事充满着温情。

共同抗日,苏联军人血洒中华

1939年,中国的抗战进入白热化阶段,经过数次大会战,国民党军队不断收缩兵力,向长江中游实行战略退却,武汉成为政治、军事的中心。

日军的空中优势明显,飞行员众多,飞机也较先进,牢牢掌握着制空权,国民党空军实力偏弱,很多飞行员怀着一腔报国热血,驾驶着落后的战机勇敢迎战,损失却十分惨重。

同年5月,库里申科率领远程战斗机(轰炸机)志愿大队,来到中国,以民间志愿者的身份来帮助中国抗击日本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时,也有人说这是苏联政府的决定,当时苏联、日本还维持着外交上的友好关系,不方便以官方的名义支援中国,就以民间志愿者的名义派军参战。

无论怎么样,一群来自苏联的年轻人,就这样驾驶着先进的战机,来到当时最大的抗日战场,投入到战斗中去。

库里申科是苏联共产党员,乌克兰人,当时是空军少校,1929年,26岁的库里申科应征入伍,加入空军,他为人耿直,作战勇敢,被战友们誉为“空中老虎”,他热爱自己的空军事业,当别的战友都退役回去守着家业时,他依然还在军队中以满腔热忱服役。

库里申科带来的飞行大队,装备着包括“达莎”远程轰炸机在内的多个机型。对他的到来,中国从官方到民间,都表示热烈的欢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中国人民热情地张开臂膀欢迎这位来自异域的军人。

库里申科在给妻子的信中,曾写道:

我已经来到东方的一个地方工作了,这里的人很热情,对我很好,我就像生活在自己的家乡一般,感到无比温暖。”

此时的苏联,还没有遭受到德国的攻击,但是这个来自苏联的军官,却对受到日本侵略的中国,怀着深深的感情,他曾经动情地对人说:

我像体验我的祖国的灾难一样,体验着中国劳动人民正在遭受的灾难,每当看到遭日本飞机炸毁的建筑设施,被日本机枪扫射的人群,我心里就特别难过,我要狠狠地打击敌人。

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自从率队进入中国之后,他带着自己的同志,一次次驾驶着战机,给予日寇飞机以痛击,取得了重大的战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日本人渐渐地知道了有一群苏联人在帮助中国人反击他们,这是他们所不能容忍的,必欲除之而后快。

1939年10月14日下午两点,库里申科大队接到作战命令,要轰炸日寇某处空军基地。库里申科带领战机编队沿长江向东飞去,在武汉上空,日本人侦测到战机信号,立即想到“苏联人的飞机来了”,于是他们出动数十架战斗机升空拦截。

双方在空中展开一场动人心魄的激战。

库里申科驾驶战机一边与日军在空中“格斗”,一边指挥自己的同志驾机对敌人铺开攻势。

日军先后有6架飞机被击落。恼羞成怒的日军对库里申科的领航机进行围攻。

库里申科驾机左突右冲,上下翻飞,发动机被击中,他驾机向重庆基地方向返航,飞临万县上空时,飞机越来越不受控制,库里申科凭借高超的技术,把飞机停在长江红沙碛水面上,副手们钻出机舱游到岸边,而主驾库里申科由于过度疲劳,加之胸部和左肩均受伤,虽然他出了机舱,却仍被汹涌的江水吞没,献出年仅36岁的宝贵生命。

不忘恩情,母子两代接续守墓

11月3日,人们在长江下游的猫儿沱发现了库里申科的遗体。9日,万县各界数千人举办隆重的追悼会,按照中国的传统习俗,将他葬在城郊的太白岩脚下。而此时,库里申科的爱妻塔玛拉怀抱着刚满3岁的女儿,在遥远的家乡苏联,正日夜乞盼着与丈夫团聚。

直到六个月后,她才接到一份《军人阵亡通知书》:格里戈里.阿基莫维奇.库里申科同志,在执行任务时牺牲。

在那种世界大战的形势下,塔玛拉只能揣着这份通知书,以泪洗面,忍受着悲痛,承担起独自抚育爱女的重担,至于丈夫牺牲的经过、究竟安葬在何处,她一概不知,也无法向孩子具体说明情况,只能在她渐渐长大后,告诉她:

你爸爸是个英雄,他牺牲了。

库里申科牺牲后,每年清明节和库里申科的祭日,万县人民都会按照习俗,来到他的墓前进行祭奠。

1954年,当中国留学生朱育理来到莫斯科学习时,发现班上有一名同学的名字:英娜.格里高利耶夫娜.库里申科,她忽然联想到在中国被广为传颂的“库里申科英雄”的事迹,并向英娜讲述了整个故事,这个时候,18岁的英娜才知道那个自小没有见过几面父亲库里申科,原来是牺牲在遥远的中国重庆,眼泪不禁喷涌而出。

而万里之遥的中国万县人民,一直没有忘记这位来自异国他乡的军人的恩情。新中国成立后,1958年7月7日,在“七.七卢沟桥事变”纪念日之际,万县人民将库里申科陵园从太白岩,迁到西山公园,在风景如画的公园里,库里申科墓园显得格外醒目,他的墓碑上面用中、俄两国文字书写着他的名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同年10月1日,中国政府向塔玛拉母女发出邀请,请她们来中国做客,并祭扫亲人的墓园。她们先到北京参观,受到毛主席与周总理的亲切接见,他们握着塔玛拉的手,深情地说:

中国人民永远不会忘记库里申科同志,他是个英雄。

正是在这一天,在西山公园亭园组工作的谭忠惠主动向公园管理处申请,为库里申科守墓。从此,无论春夏秋冬,每天早晨六点,谭忠惠都会准时来到陵园,带上扫把、抹布、剪刀等一应工具,领着年幼的儿子,一起打扫陵园卫生、修剪花草树木。

空闲的时候,望着这里的花草树木,呼吸着这里的新鲜空气,守护着这份宁静,谭忠惠多次向儿子讲述英雄库里申科的故事,在母亲讲述的这个故事里,儿子魏映祥渐渐长大。

1977年,谭忠惠退休了,她将为英雄守墓的使命交给了儿子魏映祥,当年6月10日,他正式接过母亲的班,继续为库里申科守墓。

1987年夏天,万县狂风大作,并伴着瓢泼大雨,谭忠惠担心陵园里的树倒下砸坏库里申科的墓碑,三更半夜,母子俩来到陵园查看,确认安然无恙后,才放心地离开。

30多年来,魏映祥也同母亲谭忠惠一样,把这份守墓的工作看得非常重要,这么多年,墓园始终都是那么庄严、肃穆、整洁,墓碑、塑像始终一尘不染。

1989年,英娜带着自己的女儿别列谢多娃来到了万县,参加这里举行的“库里申科牺牲50周年纪念活动”,在父亲的墓前,她无比深情地诉说着对父亲的思念,并对守墓人表示深深的谢意。

在谭忠惠老人86岁的寿宴上,魏映祥亲自给母亲倒了一杯红酒,送上祝福,再次郑重向母亲承诺:“我会守好英雄的墓园!”

青松翠柏间,库里申科烈士的墓园静静地伫立着,中国人民对英雄的敬仰,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中断,就像魏映祥所说:

我守的是陵园,也守护着和平的梦,更是守护着英雄的事迹与恩情,要让子孙后代永远铭记库里申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