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嘉陵江上远眺重庆母城渝中区,一条“Z”字形步道悬挂在崖壁之上,整个步道长约750米,其中有300米都是悬空的——这就是戴家巷步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戴家巷步道

吊脚楼特色景观,登高可俯瞰江面、远眺千厮门大桥,戴家巷步道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体验打卡。

在嘉陵江的对岸,是江北城滨江步道。每当夜幕降临,跑步的、骑自行车的、遛娃的……忙碌了一天的市民们,在这里享受轻松时刻。

近年来,重庆以演绎城市年轮、传承城市人文、方便市民出行、丰富市民生活、彰显山水特色为出发点,建设集“街巷步道、滨江步道、山林步道”为一体的山城步道网络。

截至目前,重庆中心城区已经建成约300公里重点特色山城步道。山城步道,不仅是老百姓休闲娱乐的好去处,更已成为这座山水城市的“个性名片”。

街巷步道

再现历史古韵 传承城市人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礼嘉山城步道

重庆,是一座“爬坡上坎”的城市。

戴家巷步道上下落差高达60米,最能体现老重庆的特色。绝壁之上的古城墙遗址犹在,登高望远,城市的繁华瑰丽尽收眼底……

“一定要为崖壁步道点赞,又好看又实用。”游客徐战从外地来渝,他告诉上游新闻记者,从解放碑到戴家巷,仿佛从都市繁华一下跳入街巷烟火,给他带来了一种蒙太奇式的感受。而靠山修建的崖壁步道,更是自上而下串起了解放碑、洪崖洞和嘉滨路等景点,为游客步行游览带来了极大便利。同时,这里也与旁边洪崖洞相映成辉,形成独具特色的山城景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黄桷坪步道

同样构筑于崖壁之上,上下落差高达70米的山城巷步道,早就是重庆人的“宠儿”。

山城巷保存了重庆从古代到近代各历史时期的发展印迹,留存有重庆古城墙遗址、法国仁爱堂旧址,以及众多上世纪70~80年代的老旧建筑,是重庆历史文化和山水特色的缩影。山城巷开放后游人如织,不少原住民又搬回来,成为了这里的商户。

戴家巷和山城巷是极富特色的街巷步道。它们将历史建筑、历史街区、传统风貌区、市井街巷等人文景观资源“串点成珠”,形成了独特的城市体验路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玉峰山步道

目前,重庆已有半山崖线步道、沙磁步道、枣子岚垭步道等10余条特色街巷步道,这些街巷步道留住了山城记忆,提升了城市活力,已成为新兴热门旅游景点。

滨江步道

体验亲水游憩 展示山水特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北滨漫行步道

每到华灯初上时分,北滨漫行道就开始热闹起来。在嘉陵江边的城市阳台,除了各类开得茂盛的鲜花以及形态各异的驿站,一条红色的自行车道也特别显眼。

“为了感受江边的风景,我去年特意买了一辆自行车。”市民吕宏玉对这条步道特别满意,经过改造,北滨路嘉华大桥段至石门大桥段人行空间由原来的3米拓宽为15米,还特别设置了自行车道,沿途公厕、书吧、水吧、座椅各类设施也非常齐全。“每天晚饭后我都要出去走走,看看鲜花绿植,沿着步道下到江边看看,非常惬意。”

吕宏玉说,只要家里来了客人,她一定会带亲戚朋友去逛一逛步道,感受这充满灵气的滨江步道。

重庆市住房城乡建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滨江步道以水岸和水系要素为依托和构成基础,有机串联滨江绿色开敞空间及活动节点,同时兼具休闲健身、绿色出行、生态环保、社会文化、旅游经济等功能。

如今,九龙坡区跳蹬河,河水清澈见底,两岸景色宜人,沿线滨河步道和10个滨河公园已成为市民休闲健身的好去处;盘溪河步道江北区段,结合“清水绿岸”整治提升,借鉴韩国清溪川的打造方式,为周边市民提供了一个亲水休闲的良好环境。适合亲水游憩,这些步道充分展现了重庆山水之城的特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江北盘溪河步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苦竹溪步道

山林步道

登高寻野趣 丰富市民生活

提起到重庆巴南区南泉游玩,不少人第一想到的就是攀登建文峰。

从小在巴南长大的刘燕对建文峰步道印象非常深刻。前些年,因疏于管理,这条步道曾没落了一段时间。经过改造升级后,这条步道又“活”了过来。

“修复过的步道重新挖掘了南泉的历史,并通过步道把这些历史景点、名人故居串联成珠,提升了南泉的文化底蕴。”刘燕说,如今,更多人知道了解放重庆的第一枪在南泉打响,南泉曾经居住过很多名流,有深厚的历史人文积淀。现在,这里的红色教育也如火如荼,不少游客慕名而来。

“小时候春游去建文峰耍,觉得很普通。长大后带着自己的孩子再去登山,感觉非常不一样。”刘燕说,如今建文步道设施很完善,登完山可以坐滑索下山,河沟里可以抓螃蟹,公园里还能划船,孩子每次去都玩得非常开心,“每到周末,这里不仅堵车,山上还堵人,人气很旺。”

据悉,所谓山林步道,即在“四山”及城市山体中结合自然地形和林地分布情况,以自然资源为主要依托,串联重要节点,并兼具生态、健身、游憩、休闲等功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黄葛古道

当前,重庆不少山林步道都兼顾了绿色生态与历史人文。如缙云山步道黛湖段,为恢复缙云山生态环境重新打造的黛湖步道,成为游客争相打卡的旅游休憩之地;提升后的南山步道、黄葛古道展示了“千年黄桷垭·一道通古今”的古道底蕴,环老君洞步道打造了“天玑台”,壹华里步道串联了夜景网红拍摄点,成为市民登山休闲的好去处。

新闻多一点>>

“十四五”末期

重庆中心城区将建成山城步道900公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依托现有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2019年,重庆市印发了“山城步道”的建设方案。方案指以渝中区人文中心为核心,从“两江四岸”、中梁山、铜锣山为轴线,延伸至城市腹地的范围内建设山城步道,2019-2022年,建设17条约353公里。截至目前,重庆中心城区半山崖线步道、重钢步道、缙云山步道等17条山城步道已全部开工;已经建设完工盘溪河步道、歌乐山步道、沙磁步道、南山步道等10条步道,总长约300公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沙磁步道

四川省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副会长郎建表示,重庆的步道区别于北京的胡同、上海的里弄,爬坡上坎的地形条件,高高低低的变化空间,诉说着城市的文化故事。山城步道以连通为目的,带动周边城市更新,活化城市配套功能,以文化统领,形成了“最重庆”的元素符号,使城市步行空间受到更多关注,是以人为本、生态优先的示范体现。

重庆市住房城乡建委相关负责人表示,要依托重庆特有的自然山水人文资源和地形地貌条件,将山城特色步道打造成为绿色出行便民道、山水游憩休闲道、乡愁记忆人文道、城市体验风景道。“我们要通过山城步道把城市中的历史文化遗迹连接起来,把老街区和老城风貌展现出来。”

《重庆市慢行系统建设“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显示,到“十四五”末期,重庆中心城区山城步道将达到900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