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之间的发展与竞争,不仅要比规模、比总量,还要比优势、比特长。以指标的“个性化”提升考核的“精准性”,彰显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导向。

春夏之交,好消息传来:数据显示,2021年度江苏省高质量发展考核个性指标中,无锡获得19项中的14项满分。手捧答卷,奋斗者的脸上透露出收获的喜悦和奋进的信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各地高质量发展考核个性指标,是我省首创。

与GDP、收入这些共性指标相比,每一项个性指标都是基于各地资源禀赋、基础条件和功能定位,为每个城市量身定制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方面,强调区域发展差异化。苏南地区侧重考核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试点等体现引领示范作用的指标,引导南京、苏州、无锡等地加快重大创新平台载体建设,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取得明显成效,有力推进未来网络等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更好担负为全省高质量发展探索实践、先行先试的使命。在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领域,个性指标对沿海城市重点考核海洋经济发展,而对沿江城市重点考核入江支流断面水质提升、长江流域禁捕退捕落实情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另一方面,体现市域发展特色化。市发展改革委是负责个性指标考核的本地牵头部门,规划处负责人说:“个性指标有很强的针对性。例如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对无锡侧重考核国家实验室创建。而且,同样是国家实验室创建,对南京苏州、无锡、扬州四个城市的数量要求也各不相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项项个性指标仿佛是对无锡进行了“精细画像”:

★衡量科技创新、产业现代化水平,有太湖实验室发布重大创新成果、物联网和集成电路产业销售收入、“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等指标;

★判断新一轮太湖治理和长江经济带大保护成效,有环太湖城乡有机废弃物利用示范区建设、太湖饮用水安全、太湖清淤固淤试点工程、主要入江支流断面水质等指标;

★观察双循环发展格局,有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建设、新增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做大做强硕放机场等指标;

★调查南北共建园区建设,有加快推进无锡徐州工业园区高质量发展的指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量现代化建设进展,则有复制推广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试点经验指标。

★此外,打造江南文化名城,从国家数字电影产业园招引优质影视企业、开工建设江南运河主题公园、大拈花湾文化旅游康养项目等指标入手。

★在推进幸福宜居城市建设指标中,则专门为无锡设置了完成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新建三级老年病医院两个打分项。

因其个性强,19项指标每个都含金量十足,堪当观察一个城市发展最新脉动的重要窗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张考核表只有薄薄2页,但一年干下来,每一项都实实在在推动了工作。”市发展改革委人士由衷地感慨。

从全省各地“比学赶超”、争先进位的竞争中胜出,来之不易的成绩背后,是无锡着眼现实、放眼长远的智慧与水平,也有苦干实干、办成办好的精神与本领,更有统筹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心与信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

无锡拿出决胜大战大考的信念,建设重点实验室和创新中心,加强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特殊食品产业处于食品产业价值链的顶端,市场规模超6000亿元,特殊食品的创新研究是高校院所和头部企业发力的重点领域。

去年9月,由无锡市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中心与江南大学联合申报建设的国家市场监管技术创新中心(特殊食品)获批,成为国内第一也是唯一的特殊食品技术创新中心。该中心将努力实现攻克一批卡脖子关键技术、培养一批科研型高端人才、孵化一批科技型创新企业,服务无锡打造特殊食品这一新的标杆产业,带动长三角地区乃至全国的特殊食品行业高质量发展。

国家市场监管技术创新中心

除此之外,去年无锡还成功完成了1家国家企业技术中心、2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的创建。“布局建设重点实验室、创新中心,不仅在于平台本身,更在于平台的支点和杠杆作用。”市发改委重大办负责人表示,通过平台把海内外创新资源和高端人才汇聚起来,联合推进应用基础研究、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在科技强国中展现无锡担当。其中深海技术科学太湖实验室,就是瞄准深海前沿领域战略布局、以创建国家实验室为目标的重大创新载体,在促进深海技术转化的基础上,还将力促产业链内关联企业和项目落地,助力无锡深海技术产业链攀升成长。去年该实险室共发布8项重大创新成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牢牢守住实体经济这个基本盘,无锡自立自强、补链强链,始终坚持产业强市不动摇。作为打造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点发力方向,经过多年培育,无锡已形成半导体产业集聚优势,拥有以海力士、华虹、长电科技、华润微电子、卓胜微为代表的400多家集成电路企业。2021年无锡集成电路产业规模实现1780亿元,位居全国第二。在物联网世界里,无锡同样释放着璀璨的光芒。3000多家物联网企业集聚于此,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去年产业规模超3100亿元,列省内第一,全国领先。

19项个性指标提供了一系列切入点、突破口,精准刻画了一个地区的发展轨迹,相当于为经济社会发展作了高质量“体检”。

2021年,无锡地区生产总值超过1.4万亿元、增长8.8%,增速列万亿级以上城市第四位,人均GDP保持全国大中城市首位,综合实力迈上了新的台阶。在更高站位更大视野上,无锡看到了机遇,也看清了自己的责任和使命。身临挑战,唯有增强定力,埋头探索,执着向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落实绿色发展新理念,实现太湖水治理、推动长江大保护,无锡有着坚定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在“没有先例”的情况下,2021年我市积极推进环太湖城乡有机废弃物处理利用示范区建设,建立了市级联席会议并组建了工作专班,按要求完成了有机废弃物摸底调查工作,并出台了示范区建设规划和五年行动计划。率先试点的宜兴正在探索有机废弃物“零”废弃、不入河的新模式,达到资源回收、减少环境污染的目标。

清澈长江水,无锡义不容辞。2021年,无锡关停取缔“散乱污”企业2954家、关闭退出化工生产企业104家,经过溯源整治,长江干流断面水质稳定保持在Ⅱ类,9条入江支流水质均达到或优于Ⅲ类。

任何时候不偏离以人民为中心这个方向,把该杠的责任扛起来,把一件件民生实事办到位,办到群众心坎上。无锡老龄化率已达26.44%,但全市还没有一家专门的老年病医院。迎着群众期盼的目光,惠山区第二人民医院向医养康护结合型医院转型,学科能力、服务流程、服务能力有了质的飞跃,去年底被省卫健委确认为三级老年病医院。全年门急诊量达到58.7万人次,出院病人8952人次,使众多患者感受到病有所医、老有所依的温暖。城市更新、老旧小区改造,变化清晰可见,脚步不会停歇,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日益成真。

个性指标的任务内容年年在变,但导向高质量发展的内涵不会变。2021年无锡获得的14项满分,是对过往一年的检阅,也意味着在新起点上的出征。拿出最好的状态,同时间赛跑,与困难斗争,无锡将迎来万千新气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