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宁彩臣

距离上一篇,过了一个月,最近没怎么写

1、有一种“双赢”

浮桥搭好了,南唐人再傻也知道这下麻烦了,必须毁掉浮桥,李煜十万火急派出天德军都虞侯杜真去补漏洞,杜真赶到,潘美带着宋军正好过了桥,两边二话不说,就干上了。

同时,李煜派出镇海节度使郑彦华率领水军近逼浮桥,一定要毁了这座桥。

这边潘美与杜真打到分外眼红,那边郑彦华带领水军赶到了。不过,这人没过去帮忙,而是带兵停在江心,眼看着潘美与杜真,杜真渐渐不支,逐渐败了,最后人马所剩无几。

四杀

郑彦华就这么看着,甚至都没有靠近战场,等他看清楚杜真败了,就迅速后撤,脱离了战场。战场上这样的队友不少,他们总是希望在你占上风的时候跟着捡便宜,当你处于下风的时候,他。

见死不救

潘美没空搭理逃跑的郑彦华,他的目标不是两国国界,而是更远的地方,南唐国都金陵。

潘美一刻都没停歇,开宝八年(975年)正月初八,宋军各路全线出击。

黄州兵马都监武宁谦等渡过长江,攻占樊山寨(今湖北鄂城西)。

行营左厢战棹都监田钦祚率军破溧水(今属江苏),击败南唐军万余人,杀其都统李雄。

十七日,曹彬率大军攻南唐都城江宁。南唐水陆军10余万人前依秦淮河、背靠江宁城列阵防守。潘美面对寒冬时节的秦淮河,一声冷笑。不等渡河船只齐备,纵马跃入河中,率先向对岸南唐军杀去。

行营马军都指挥使李汉琼亦率部渡过秦淮河,以大舰载芦苇,对南唐水寨实施火攻,歼灭南唐军数万人,进逼江宁城下。

未几,南唐军再次反击,企图溯江而上夺取采石浮桥,又被潘美率军击破,神卫都军头郑宾等被俘。

这边宋军节节取胜,杀得兴起。那边,李煜也很开心,因为,李煜同样收到不少捷报。下属告诉李煜,宋军快扛不住了,就要退兵了。

李煜长舒口气,天佑我大唐!江山父老,我没有辜负你们,山河犹在!

于是,南唐皇宫歌照唱,舞照跳,诗照做!

有一天,李煜写了一首好诗,高兴之余,决定去慰问一下守城的将士,以振奋士气。

李煜满身洋溢着热情的笑容,来到金陵城边,开心地与行色匆匆将士打招呼:“大家辛苦了!”

换来的是一双双奇怪的眼神,气氛有些尴尬,皇帝如此开心,这些将士好像都不开心?

李煜下意识望了眼城外,我的妈呀,远处密密麻麻全是宋军的旗帜,不是说宋军快要退了吗?怎么这是兵临城下了!

李煜眼前一黑:“众卿误我……”

其实,每个大领导身边都有一群骗子,作为大领导,你不必精通业务,但必须会分辨谎言,并且能够判断,哪些谎言无伤大雅,可以与撒谎者一起演戏;哪些谎言决不容忍,需要杀鸡儆猴!

李煜显然没有这个能力,本以为是赢了,原来是被虐!

2、舌可战群儒不可战枭雄

李煜眼看形势危急,赶紧自救。湖口朱令赟还有15万人马,李煜命朱令赟率湖口兵赴援。可是,朱令赟恐宋军王明部从背后切断粮道,迟迟不敢东进。

外援来不了,李煜发动内部潜力,金陵城的壮丁都被动员起来,扛着各种工具走上了城楼。

一边武力应对,一边李煜还是想和谈,于是派出杀手锏——徐铉。

徐铉这人10岁著文,是个舌辩之士,舌战群儒不在话下,宋朝的文官都有点怵这人。

之前有一次,恰逢江南派徐铉前来进贡,按照惯例,需派官员监督陪伴,朝中大臣都以自己的口才不如徐铉而胆怯,坚辞不去。

怎么去,都是读书人,人家谈起文章头头是道,妙语连珠,你一愣一愣的,跟不上人家的节奏。读书人爱面子,谁也丢不起这个人。

说的

宰相赵普也没辙,于是便向宋太祖请示。

宋太祖听后说道:“你暂且退下,我自己来选一个合适的人。”

一会儿后,宦官宣传殿前司听旨,要他报上十名不识字的殿前侍者的名单,太祖看后,御笔点中其中一个,说:“此人即可。

这下,徐铉的灾难来了。这一路上徐铉口若悬河,语惊四座,江北文人心惊肉跳。可是,那位主陪的哥们根本听不懂徐铉说啥,于是除了偶尔点头,陪酒的时候替徐铉倒杯酒:喝酒喝酒。或者吃饭的时候为徐铉夹道菜:吃菜吃菜。其余时候,全程默不作声。

徐铉怒了,这是藐视!于是,徐铉更加口若悬河,奈何主陪的哥们任你情绪激昂,始终沉默不语。如此几天,徐铉彻底歇菜了,再也不吭声了。

这次,李煜派徐铉去和谈,徐铉也是怵的,赵匡胤给他留下了心理阴影。无奈国家有难匹夫有责,更何况自己一个朝廷命官。徐铉振奋精神,决定有三寸不烂之舌说服赵匡胤。

徐铉进京,赵匡胤在正殿接见了他。

徐铉一上来,声如洪钟:“李煜无罪,陛下师出无名!”

朝堂震惊,大家心知肚明,这话正中赵匡胤要害。李煜已经做得很好了,的确是师出无名。

可是,赵匡胤并没有生气,慢慢走近徐铉:“还有什么话,尽管全都说出来。”

徐铉继续说:“李煜侍奉陛下,如儿子对待父亲一样,年年朝贡,他没有任何过失,您凭什么出兵讨伐……巴拉巴拉。徐铉引经据典,慷慨激昂,史称达到了“数百言”之多。也就是说,徐铉列举了100多条赵匡胤不该出兵的理由。

徐铉说完了,赵匡胤只淡淡地说:“你说我和李煜就像父亲和儿子,请问父亲和儿子能分开吗?我只是让儿子到我身边来,这有错吗?”

我去,真理啊!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儒家子弟必须遵从的天道,徐铉败了,一个饱读之士,被一个强盗皇帝用辩论的方式打败了。

徐铉转动脑瓜,气氛还是有点尴尬,随从的道士周惟简赶紧呈上李煜写给赵匡胤的信,做最后的努力。赵匡胤接过信,并且打开看。不过,看了一会,赵匡胤说:“你们国主的信,我看不懂。”

还能说什么呢,徐铉此行以失败告终。

徐铉回到金陵,奈何战况急转直下。经李煜再三催促,朱令赟方于十月率兵15万,搭乘百米长的木筏和可容千人的大舰出湖口顺流东进,欲冲断采石浮桥。时逢长江水浅,航道狭窄,大船不能并行;加上屯驻独树口(今安徽安庆附近)的王明军在江边竖立船桅形木桩,致使朱军不敢贸然轻进。

十月二十一日,朱令赟孤军乘大舰行至皖口(今安徽安庆西南,皖水入江口),遭宋行营都指挥使刘遇部阻截,遂用火油攻击,适风转向,火势反烧,朱军不战自溃,混战中朱令赟被烧死,战棹都虞侯王晖等被俘,数万件兵器为宋军缴获。

救兵彻底没了,李煜还不死心,再次派出徐铉,做最后的努力。

这一次,赵匡胤在偏殿接见了徐铉,这次,徐铉没有那么咄咄逼人,尽量温和地说:“李煜是因为身体有病,才没有按照您的意思来开封,并不是抗名,请陛下稍微退兵,保南唐一方百姓的性命。”

言语中,近乎哀求。赵匡胤不为所动,徐铉反复陈述,辩论不休。

赵匡胤按剑而起,怒喝:“无须多言,江南亦有何罪,但天下一家,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乎!”

结束了,话说到这份上,已经彻底撕破脸皮,徐铉惶恐而退,舌战,只能对付儒生,面对枭雄,靠口舌是不行的!

3、打仗就是洞察人心

口舌终究是赢不了赵匡胤的,只能靠武力了,李煜不能说不努力,他动员了金陵城所有能够动员的力量进行防御。

但是,一个人如果方向都错了,越努力可能距离失败越近。金陵,南唐国都,城坚壁厚,物资充裕。李煜守了一年,这个成绩不能算好。当年田单面对燕国大将乐毅,一个小小的即墨城就守了2年多。近点的,刘仁瞻在寿州城中低档了周世宗柴荣两年多。

不过,李煜不能和田单,刘仁瞻相提并论,而赵匡胤的军事才能妥妥在刘仁瞻之上,可以和乐毅相提并论。

面对强大的敌人,你最好少点动作,也就少点破绽。李煜偏偏小动作不少,两次派徐铉求和。第二次,徐铉刚走,赵匡胤就找人把金陵的地图和围城布置图拿过来,他看了半天,然后指着金陵城北寨说,立即通知曹彬,在这里挖大坑,南唐一定会趁着夜色从这里突围。

破绽在哪里,就在徐铉的脸上,他是一个舌辩之士,但没有诸葛亮的城府。他的脸上还写着不屈,就靠这个,赵匡胤就判断出南唐必然会有动作。打仗打的是人心,赵匡胤显然是此中高手!

果然,几天后的一个深夜,金陵城北门突然打开,南唐人来偷袭了。没有悬念,面对早已准备好的宋军,这次偷袭的5000人,没有一个活着回去,即使没有埋在坑里,也逃不过宋军的箭和砍刀。

宋军在十几个战死的南唐人身上发现将帅的印符,金陵城里兵不够了,将军都亲自上场了。

已经

完了,金陵!完了,南唐!完了,李煜。

打到这份上,曹彬知道李煜已经无牌可打了,于是决定给李煜写封信。

曹彬,这次征讨南唐的元帅,不过这个元帅在是太清闲了,他只是带着大批民船,竹排运到采石矶对面,浮桥的设计是樊若水搞的。浮桥搭好了,开战,一直都是潘美等人在冲杀,而冲太快,曹彬一路跟在屁股后面喊慢点慢点。

赵匡胤怎么就让这么个人当元帅呢?因为,有了伐后蜀的教训,赵匡胤是不会一个错误犯两次的,纵观他的一生,绝对没有。

曹彬现在开始干活了,他的任务是怎么让这些杀红眼的将士慢下来,静下来。

潘美,是油门,他一开动,就会势不可挡。曹彬,是刹车,战争的速度必须由他掌握。

征伐南唐之前,赵匡胤当着潘美等人的面,给了曹彬一把将,并且说:“副将而下,不用命者斩之”。

潘美等人一身冷汗,这就是说自己的性命完全掌握在曹彬手里。

不仅如此,赵匡胤还承诺:“当南唐扫平,当拜卿为使相”。也就是说给个平章事的头衔,相当于宰相。

面对这样的许诺,曹彬仍然心如止水,表现的很平静。

曹彬太了解人性,了解权利是什么了,因此,他的一生永远那么低调,而生前的低调为他赢得了千年的美誉。

就在金陵城马上就要破了的时候,曹彬说他病了,众将赶紧前来问疾,曹彬奄奄一息地说:“此乃心病,只要你们能够按我说的做,这病很快就好了”。

众将不解,看着曹彬,同时看到了曹彬病床上露出的天子之剑,齐刷刷地点头:“听”。

好,曹彬的病好了,可以开工了。开宝八年(975年)十一二十七日,宋军破城,守将呙彦、马诚信、马承俊等在巷战中战死。李煜奉表投降。南唐灭亡。

曹彬等人冲进城后,所做的第一件事,马上整军列队,约束人马,军容肃整地来到南唐皇宫墙外,曹彬带着四五十个高级官员接受李煜投降,其他人都守在墙外,曹彬向全军宣令:“有欲入者,一切拒之”。

这就是,曹彬要众将答应他的,破城之后,不动南唐皇宫的一草一木,曹彬做到了,后蜀的悲剧不会重演。这就是曹彬,有着赵匡胤一样洞察人心的能力!

4、南唐灭亡 李煜重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南唐灭亡了,李煜却重生了!

人之所以与动物不同,是因为人有感情,而这种感情更多的倾注于两个极端:歌颂强者,同情弱者。中间那部分,没有几个人记住。

如果说李煜的前半生,与他爹差不多,只是一个诗词写的很好的皇帝,千年之后,也像他爹一样,没有几个人记住他和他华美的诗作。

人们只记得连个不合格的皇帝,作为皇帝,李煜是不合格的。

李煜正常情况下仁厚,但是到了与自己利益相关的时候,他有些昏庸。为了自己的太平,他杀了林仁肇,杀了潘佑,杀了李平这些忠臣。可是太平并没有因为这些人的死而到来,南唐反而加速了走想灭亡。

生在乱世,一个皇帝最需要的是强大,可是李煜软弱,无能。

有人说他抵抗宋朝两年多,可是,他是真的在抵抗吗?南唐并不是一个已经没落的小国,宋也没有强大到碾压一切的地步,起码北边的辽还不曾被宋打败过。

南唐国力并不弱,甚至比宋还强,李煜的抵抗一直是消极的。他没有厉兵秣马,他只是不想失去夜夜笙歌,诗词歌赋的快乐生活,他不想做俘虏,那样的日子,想想都可怕。

于是,他一天一天毫无目的的坚持着,其实,只是让别人为他坚持着,用南唐将士的血和泪支撑着自己的岁月静好。

直到宋军破城,他仍然不想投降,他在皇宫堆起了柴草,他幻想着,城破之时,他点燃柴草,然后带着家人,在火焰中化为灰烬,飘向天空……对于一个浪漫的诗人,那也不一种美。

可是,城破了,敌人杀进来了,李煜却始终没有勇气点燃柴草,这就是李煜!

李煜是如此胆小,甚至在曹彬请他到自己的帅船上聊几句,李煜看到上船的木板太窄,他害怕,他犹豫,他像小女生一样不敢踏上去。最后,曹彬让人搀扶着李煜上船。

两人坐下,喝茶闲聊,没几句,曹彬突然说:“送客”,然后嘱咐李煜,尽量多带点金银财宝,能带多少带多少,以后的日子还长,到了开封,恐怕就没有这样的好日子了,我怕你过不惯。

李煜感激涕零,赶快回宫拿钱,曹彬身边的潘美,天钦祚不干了,搞什么?放他回去,他要是自杀了谁负责?

曹彬说:“不用担心,李煜无胆寡断,既然投降了,就绝对不会自杀。”

果然,第二天,李煜如约出降,带着装满金银财宝的大箱子。一个人,几句话,就被别人看穿了,这样的人,实在不适合皇帝这样的高难度岗位。

现在,李煜已经不是皇帝了,他可以做一个真正的诗人!

如果说以前,李煜的诗和他爹的一样,虽然也很好,但是多是无病呻吟之作。用词用句虽然炉火纯青,但是很难引起共鸣。

真正的好诗,是能够讲故事的。比如,李清照的一首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这首诗很简单,但是流传前年,排名知名度最高的前50首,就是因为它有故事。

李煜以前的诗,最有故事的就是思念他弟弟李从善的《清平乐》

别来春半,触目愁肠断。

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

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他自己把弟弟送给赵匡胤当人质,还写了这样一首煽情的诗,说自己多么想念弟弟。怎么感觉一股惺惺作态的味道,实在很难引起共鸣。

现在,李煜做了阶下囚,但李煜不是刘婵。他血液里面流着贵族的血统,不能够像刘婵那样心安理得享受嗟来之食的快乐。这时候,李煜的痛苦是真实的,是刻骨铭心的,李煜将自己真实的痛苦用天才的诗词表达出来,就有了,《破阵子》、有了《相见欢》、有了《望江南》……

有了《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春花秋月何时了?

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

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南唐灭亡了,李煜却重生了!他后半生,不,是后面几年的悲情,让他的词作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作为皇帝的李煜灭亡了,作为诗人的李煜却重生了!

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宁彩臣

参考文献:《资治通鉴》;《宋史》;《五代史》;《苏东坡传》;《太祖实录》;《正说宋朝十八帝》;《如果这就是宋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