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曹米糯
由国家电影局主管的《中国电影报》于4月25日(周一)20点51分在公众号推送中写道:
“本周市场亦有好消息传来。随着本轮疫情得到控制,全国包括天津、江苏、山东、湖南、广西、福建、云南等多地影院有序复工,全国影院营业状况实际上正在好转。
笔者坚信,目前的行业困境仅是黎明前最后的一抹黑暗,国家对于各地影院的补贴政策也在稳步实施之中,相信仅有一周之遥的传统票房收获季“五一档”也会为近期的票房市场注入新的活力。”
然而这篇推送发布没多久,也就是当晚22点45分(原定22点整),北京市政府召开疫情发布会,宣布自26日起至30日,全市扩大核酸筛查范围,对东城、西城、海淀、丰台、石景山、房山、通州、顺义、昌平、大兴、经开区等11个区人员开展三轮核酸检测。在此期间,暂停文艺演出、体育赛事、展销促销等大型聚集性活动,暂停校外培训机构线下培训课程及培训活动,暂停零散装修零散建设工程(含家庭装修、农村建房)施工,检测结束后再行恢复。
大票仓帝都“失手”,也不知《中国电影报》的撰文作者对“市场亦有好消息传来”“本轮疫情得到控制”“全国影院营业状况实际上正在好转”等极具正能量色彩的说辞作何感想。
要我说,北京市政府真是缺少大局观,这么大的不稳定因素竟然没有提前跟电影局通好气,人家刚开口唱赞歌就被晾在一边,多不体面啊……
打住!电影局的脸面并不是今天文章的重点——更准确一点说,电影局的脸面永远也不会成为我们文章的重点——其实我最想讨论的是《中国电影报》撰文作者的另一句话——“目前的行业困境仅是黎明前最后的一抹黑暗”。不容易啊,至少承认“黑暗”了,但这“黑暗”当真是“最后一抹”吗?
且不提“政策”啊、“资本”啊、“产业结构”啊这些复杂问题,单讲跟院线盈利最直接相关的几大因素。
第一,要吸引观众你得有质量过硬的作品。可是这几年间,上头查完了公司查艺人,查完了私德问题查经济问题,再加上越收越紧的婶查制度,影视行业早已乱作一团,被砍被延的项目比比皆是,还有很多明明已经完成但却原地“失踪”的作品。另一方面,因“玻璃心”作祟,今天被辱了,明天被内涵了,后天被歪曲了……最终导致引进片的渠道也越来越窄。
内外挤压的结果是显而易见的,主流院线除了宣传色彩浓烈的主旋律电影,就只剩下那些要么老套、要么无聊、要么不知所云的三流作品。现实的、讽刺的、黑色的、狂野的、香艳的、深沉的……集体消失,你让那些资深的电影观众选什么?青春偶像片?
第二,就算电影质量过关了,还必须考虑电影票价与个人消费能力的问题。愈演愈烈的经济下行,叠加没完没了的国内疫情,再叠加乌克兰战争所引发的外部危机,说是“四面楚歌”一点也不为过(不信可以看看最近的股市汇市)。
在这种情况下,尽管部分中高端娱乐消费有可能降级为“看电影”,但电影毕竟不是生活的必需品,对更多的中低收入者而言,如果有什么需要被最先砍掉的日常预算,“看电影”一定是选项之一。
第三,层层加码的疫情管控。假设现在影院有一部好片子,你手里也有几个闲钱,是不是就能第一时间顺利看上这部电影呢?未必。
4月13日,东莞在经历过新一轮严防死守“清零”之后,要求影院顾客必须提供72小时核酸阴性证明方可入内。我本来以为这已经非常极端了,结果4月27日,杭州宣布次日起开展全市常态化核酸检测,在杭来杭人员每48小时至少需要完成一次核酸检测,未完成者不得进入公共场所。
原本简简单单的“购票→看电影”流程,被迫计入“测核酸→等核酸”成本,这不就是变相阻止大家进电影院或者其他公共场所吗?这不就是变相封禁大家的正常生活吗?
好的,现在你不惧艰辛地完成了上述所有挑战,但还有一个很关键的问题——影院能否坚持到你赶来消费的那个时间点不关门大吉?
这两年院线的一片哀嚎我就不多说了,从这个角度讲我都有点斯德哥尔摩综合征的表现,能够理解春节档院线短视的涨价行为。
但一个春节档管什么用呢?
前段时间有媒体报道了3月30日温州推出的疫情纾困措施,其中提到对影院行业开展专项帮扶补助,直接对影院予以每个座位每月25元,共一、二季度6个月的专项补助。
我们可以大致算一下,假设一家影院有12个厅,每个厅250个座位,那么12*250*25,这家影院每个月可以拿到政府7万5千块的补助。
听起来不少是吗?那咱们换个角度,到距离温州不远的杭州看一看。杭州“艾维电影”公众号4月27日发布了一篇当地某院线老总的专访,人民日报客户端和央视电影频道旗下的1905电影网还转载了这篇文章。时间关系,我直接贴原文好了:
“我们影院有十二个厅,七七八八算起来还有20名员工。光人工工资这一块就要差不多150万,包括五险一金什么的;小的不跟你算,大的比如水电要70来万,设备耗材、维护什么的要20多万,日常运营办公等差不多要15万,物业费、保洁外包又要将近40万,这些加起来有300万了吧。这还没算房租呢,要是算上房租,铁定超过700万了;什么?你说房租占票房多少,就是最好的时候也要占到总票房的20%,其余年份你算算就知道了;就是啊,这里面房租是开支的大头,在收入减少的时候压力特别的大。”
大一点的影院月均成本高达五六十万,你每月给人家7万5千块补助还好意思到处宣扬报道(更不要提那些一毛不拔的地方政府了)?当然,我也知道拿杭州的成本vs温州的补助并不严谨,但再怎样加加减减,这一对比都是悬殊可见的。
我从不奢望有关部门会学万恶的资本主义国家额外拨款援助文化事业,因为“谈及国家利益就超英赶美,谈及个人利益就有心无力”是他们的本色。我只想问问,院线缴纳多年的总票房5%的电影专项基金在哪里?行业陷入困境,这不正是电影专项基金应该出手相助的时候吗?
哎呀,我又不够正能量了是不是?看来还得向《中国电影报》学习啊——“目前的行业困境仅是黎明前最后的一抹黑暗”——不但积极温暖,还有一丝诗意般的浪漫。你们猜五一档票房数据出炉后《中国电影报》又会如何书写呢?“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在2035年实现电影强国目标之前,少不了十年的艰辛探索”?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