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师傅您好,我在网上看到您的信息,得知您是RH阴性血。我的家人刚摔伤了,他跟您是同一种血型,现在等着做手术,两次手术需要2000毫升RH阴性血,恳请您帮帮我们!”近日深夜,家住浒墅关龙华(苏钢)社区红叶花园的周雪峰接到了这样一个紧急的“救命”电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救人刻不容缓

挂完电话,周雪峰彻夜难眠,为素未谋面的“陌生人”而担忧。第二天一大早,他就火急火燎地赶去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随即乘坐专车赶往苏州市红十字中心血站。

当中心血站的医护人员得知他刚参加完核酸检测,而明日又要参与新一轮核酸检测志愿服务时,考虑到他的身体情况,建议他捐献200毫升,但被周雪峰果断拒绝了。“谢谢你的建议,但是这个人的情况很紧急。拥有RH阴性血的人本就不多,满足献血条件的人就更少了,我希望能尽我的力量多帮助他一点,这样他的希望就更大一些。你就抽400毫升吧,我会注意身体,好好休息的。”

作为一名党员,一名退役军人,周雪峰献血时没有任何犹豫,只是想着这是救人的血,也许受血者与他并不相识,但却可能因他而获救。“我查过相关的资料,献血可以一直献到60岁,我希望自己能够献到60岁,能够帮助足够多的人。”平淡的话语中,却饱含着周雪峰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人的赤诚。

坚守防疫岗位

自疫情发生以来,周雪峰就主动加入了龙华(苏钢)社区的核酸检测志愿者队伍,每一轮核酸检测现场都能看到他忙碌的身影。

新一轮核酸检测时,社区负责人得知周雪峰前一天刚献血400毫升,劝他多休息时,他毅然拒绝了。由于前一天刚下过雨,核酸检测点排队等候区的雨棚已经积满了水,一大早,周雪峰又准时出现在自己的岗位上,提前准备好工具,承担起为雨棚“减负”的任务。只见他拿起自制的杆子,仰头、踮脚,手臂向上用力一撑,雨棚上的水“哗啦啦”地往下流。仅一条采样通道,这样的动作他就要重复上十余次,等三条通道的雨棚积水全部清理结束,他的头发早已被积水打湿,但他却毫不在意,用手捋了捋头发,又投入到秩序维护工作中去了。

在每一次区域核酸检测中,周雪峰都会早早地来到采样点做好相应准备工作,当核酸检测结束时又最后一批离开点位。“我始终牢记着当初入党时在党旗下许下的铮铮诺言。疫情当下,我只是做了一名党员应该做的事情,只要组织需要我,我必义不容辞。”周雪峰如是说。(钱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