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疫情暂缓开学,家庭成了教育的主阵地,对大班孩子的家长而言,如何让孩子顺利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是目前最为关心的话题。为了引导家长树立科学的幼小衔接观念,帮助幼儿顺利过渡幼小衔接期,今天,我们大班年级组的老师们进行了线上研讨交流。依据2021年,教育部出台的《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提出了一些科学合理的指导建议。

一、什么是幼小衔接?

幼小衔接指的是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是幼儿园和小学两个教育阶段平稳过渡的教育过程。幼小衔接的关键不在于知识的衔接,核心是该年龄段幼儿怎样有效的从思维方式、学习习惯、社会技能等方面适应小学生活,顺利实现幼小衔接,为后续学习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幼儿园VS小学

在幼儿园,儿童的学习以直接经验为主,是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方式来获取的,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对于即将进入小学的幼儿来说,提前做好各项准备,让幼儿有心理的转换,对小学充满期待。

我们一起来看看幼儿园和小学都有什么不同!

三、幼小衔接接什么?

教育部去年颁布的《幼儿园入学准备教育指导要点》中,明确指出主要是以下四大方面:

一是身心准备。向往入学,有良好的情绪,喜欢运动等。

二是生活准备。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生活自理,参与劳动,增强安全防护能力等。

三是社会准备。会交往合作,诚实守规,有任务意识等。

四是学习准备。好奇好问,有好的学习习惯,学习兴趣浓厚,有一定的学习能力等。

四、幼小衔接,怎么准备?

1.身心准备

身心准备是指幼儿需要在心理方面和身体动作发展等方面做好相应的准备,主要包括对小学生活充满向往、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喜欢运动、动作协调等。

建立对小学生活的向往

家长在家和幼儿多聊聊关于小学的事,比如小学的学习生活是怎样的,与幼儿园有什么不同,自己儿时上学的趣事等;也可以让幼儿接触身边的小学生,让幼儿对小学有初步的接触和认识,做好入学的心理准备,积极迎接小学的生活。

提升情绪调控能力

帮助幼儿获得积极的情绪体验,学会情绪管理。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应注意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亲密友好的亲子关系,让幼儿也受到积极情绪的带动。可借助绘本故事、谈话等方式,引导幼儿认识和应对自己的感受。

提升动作协调能力

鼓励幼儿积极参加形式多样的运动,提升动作协调能力,增强体质。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锻炼幼儿的精细动作,参与一些诸如画、剪、折、撕、粘、拼等方面的活动,亲子体育游戏等。

2.生活准备

生活准备是指孩子在生活习惯、生活自理、安全防护、参与劳动方面做好进入小学的准备。

建立初步的时间概念

教孩子认识钟表,理解上课、下课的概念;制定规律的一日作息计划,并能按时完成。

提升生活自理能力

引导幼儿做好个人生活管理,提高自我服务能力。家长为幼儿提供专用的个人物品存放设备或空间,引导幼儿自己分类整理衣物、图书、玩具、学习用品等。

增强规则意识

帮助孩子了解并遵守基本的交通规则,班级中的规则,学校中的规则。

3.社会准备

社会准备指幼儿需要为适应小学特点的团体生活做好相应的准备。主要包括交往合作、诚实守规、任务意识、热爱集体等,如学习正确的交往方式,并尝试自己解决矛盾和冲突。家长可制定一些基本行为规范,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如告诉幼儿在别人讲话时认真倾听、不随意打断,外出按次序排队、不插队等等。同时培养幼儿诚实守信的品质,在他们做出好行为时,要及时予以肯定。

4.学习准备

学习准备指幼儿需要在学习兴趣培养、学习习惯等方面做好相应的准备。主要包括呵护幼儿的好奇心,促使他们产生积极的学习兴趣、储备好基础的学习能力。

呵护孩子的好奇心

好奇好问是非常重要的学习品质。家长应守护好孩子的好奇心,接纳、鼓励他们对新事物的观察、思考和探究,及时回应他们的问题;并为幼儿提供充足的时间、丰富的材料,支持他们持续、深入地寻找问题的答案。

保持活跃的学习动力

在日常生活中,让幼儿在真实的情境中培养听与说、阅读与反馈、理解与实践的能力,如:引导孩子做一些前书写准备,在看看说说、涂涂画画中学习汉字的构成,或尝试用学过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等。

储备良好的学习素养

专注力、独立思考能力和计划能力也都是必不可少的“学习能力”。家长可以有意识地为孩子增加一些需要专注力和坚持性才能完成的游戏和活动,比如玩拼图、迷宫或是阅读、画画等。此外,为孩子提供充分的契机去考虑、讨论和组织阐述自己的观点,支持其独立思考能力的发展。同时,引导孩子有计划地做事,鼓励他们自己制定一些活动计划,如尝试安排周末的活动或日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