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年代的国企改革制度,掀起了砸碎“铁饭碗”的改革热潮,造成7000多万企业职工下岗,可以说,这种大面积的国企职工下岗,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并且也绝对不会出现第二次“下岗潮。”

所以说,那一代的下岗职工,是最特殊的困难群体,也是那一代下岗潮的历史印证,同时也记录了每一位下岗职工的血泪史。

有人说,是金子在哪里都一样发光,理论上是正确的,但是,我们看问题要考虑全面性和普遍性。

不可否认,在这一代下岗职工中,有人事业有成,在社会上体现了更高的自身价值。但是,这个比率也许都不到1%,而那99%以上的下岗职工,都是挣扎在迷茫和痛苦之中,是“痛不欲生”的体验者。

当时大面积企业职工下岗,给下岗工人造成了极大的心理伤害,心理的落差,像从人间一下子摔到了地狱。黑暗笼罩着每一个下岗人,不知道何去何从,社会上很难一下子接收千千万万的下岗工人,大批下岗工人都失业在家,不得不重新考虑怎么生存下去。

目不忍视的下岗职工之困境

大批下岗工人不得不走向社会,寻找能解决温饱的工作。

不再是为了生活,而是仅仅为了活着。

一个同事去开出租车,当时每天要交200元的租车费,起早贪黑、没日没夜在大街上奔波。想一想,一天24小时,要在车里高度集中开车十五六个小时,天天如此,什么人能受得了?在一个炎热的夏天,他不舍得开空调,在车里突发心脏病去世了。

还有一对双双下岗的夫妻,有一个五六岁的儿子,男人比较内向老实。有一天,爸爸领着儿子去市场买菜,由于下岗不久失去了经济来源,好多天没吃上肉了,儿子就闹着要吃肉。爸爸没钱买不起肉,就哄孩子要回家,可儿子就是在肉摊前闹腾不听话。爸爸实在没办法了,就趁着肉摊老板不注意,偷拿了一小块肉。结果,让肉摊老板发现了,一顿连打带骂。这个男人颜面丢尽,羞耻、痛苦、无奈涌上了心头,他觉得活着已经失去了意义。丧失了理智的男人,在市场上买了几包老鼠药,用仅有的几块钱,买了一点肉,领孩子回家包了饺子。

晚上媳妇回来,一家三口团团圆圆的吃了一顿饺子,走了。

这件事震撼了整个地域的居民,好久好久让人想起来心都疼。

曾经看到一篇文章,说是某个菜市场,一到晚上收摊时间,就来了很多人捡菜叶子,据说都是下岗职工或者是其家属。

这些例子,充分说明了当时下岗工人的生活如此不堪。人有脸,树有皮,不是万般无奈,谁也不会去做丢尽颜面的事情。

下岗改革热潮,已经过去快二十年了,经历过的下岗人,心里的痛会伴随一生,永远也抹不掉。因为每一位下岗职工,为了生存下去,哪个不是留下了伤痛?有的疾病缠身,有的早早离开了人世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下岗到底谁受益?坑了谁

下岗改革热潮,不是某个单位的精简裁员,是国企的改制,是企业工人无条件的服从,是被迫下岗,这不是哪个工人的错,也不是哪个工人干的不好,这是改革热潮。

我在退休时,因公积金去到机械局盖公章,找了两天,才在一个破乱不堪的角落里,找到了以前的机械局留守处,办事员打开抽屉时,我看见满满的一抽屉各企业的公章。当时,我的心是震撼的,有多少枚公章,就有多少个企业破产,每一枚公章,都代表着成千上万的下岗职工。

工人的“铁饭碗”砸掉了,都搞起厂长私人“承包制”,厂长的七大姑八大姨都来了,工厂成了家族企业,每年拿着丰厚的工资和奖金,工人一个月才三四百块钱。肥了个人,坑了工人,这是在折腾工人,是在剥夺工人。

全国7000万下岗职工,直接影响到了两个亿人的生活。

当年鞍钢有52万员工,就有47万工人被下岗,可鞍钢的效益好了吗?据报道,自2011年起,鞍钢连续多年难以改变亏损局面。

期待养老保障

可以说,那一代的下岗工人,是当前最苦最难的人。为了填饱肚子,为了交社保,一路呕心沥血,已经爬上岸熬到退休的人,也只能拿到仅够喝粥的那点可怜的养老金,已经伤痕累累,精疲力尽。

他们愧对父母,没有能力让自己的父母享受好一点的生活。

他们更愧对儿女,没有给自己的孩子积攒下一点点的财富,老了还要拖累儿女。

有一个老人自己说很对不起儿子,因为下岗没有了工作,年龄又比较大,根本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只能打打零工,勉强挣口饭吃。根本就没有钱交社保,他儿子是军人,后来等儿子转业后,用儿子的转业费补交了社保,到退休年龄了,拿到了一点可怜的养老金。可是,他儿子却没有钱交社保,这是他心中永远的痛。

我想说,不是人人都有马云的能力,普普通通的人是绝大多数,没有一技之长,岁数又大,很难有一个稳定的工作。

那些还没有熬到退休的下岗工人,还在人生道路上艰难地挣扎,有很多下岗工人交不起社保。可以想象,他们老了没有养老金怎么生活?又没有一寸土地,谁为他们遮风挡雨?

一个亲戚下岗后,天天去给人开车,媳妇也是下岗职工,在社区工作,一个月两人的收入去了生活开销,也就勉强供孩子上学,直到现在已经五十多岁了,也没有交社保和医保,孩子还在读大学,正是花钱的时候,总不能看着孩子上不了大学吧,又有什么办法?

这一代的下岗工人,他们也曾经将青春和汗水挥洒在工作岗位上,在撑起家庭的同时,也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如今,他们老了,头发白了,曾经青春阳光的脸上布满了皱纹,身躯也逐渐不再挺拔。但是,由于下岗,他们一直挣扎在贫困线上,他们所经历的艰苦磨难,他们所付出的惨痛代价,谁来给他们买单??谁来拯救这些被抛弃、被遗忘的下岗工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来源:99生活杂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