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0日起,苏锦一村164幢被划定为封控区,苏锦一村137-163幢、165-175幢、192-194幢及周边门面房被划定为管控区。为了保障四合苑居民的安全健康和稳定生活,苏锦街道党员干部与居民志愿者一同日夜坚守,凝聚“四合”之力,共筑战“疫”城墙。

苏锦一村137-175幢、192-194幢分别为百合苑、海棠苑、白兰苑及丹桂苑片区,俗称“四合苑”

4月24日24时,四合苑解除封控、管控。小区恢复常态后,党员的先锋底色依然深厚,邻里之间已然凝结的“四合”之力也将持续点亮居民的美好生活。

先锋融“合” 行动支部彰显使命担当

封控、管控当日,苏锦街道第一时间成立四合苑行动支部,迅速建立一办八组工作机制,140余名街道工作人员分工配合,其中27名党员干部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带头落实综合协调、安全保卫、医疗保障等各项任务。

四合苑行动支部战在“疫”线

“先锋”当先,“融合”发力。四合苑行动支部成立后,居住在小区内的20余名公职人员就地转化为志愿者,其中5名党员干部带头成立“云上”特别行动组,配合做好信息收集、防疫宣传、健康监测等线上工作,用行动彰显了使命与担当。

四合苑行动支部线上开展支部活动、线下开展支援服务

一拍即“合” 热心居民汇聚志愿力量

在四合苑行动支部党员的带动下,小区里的热心居民也积极参与一线战“疫”。居民无法出小区,大量的诉求如何收集于解决?无法返校的在读研究生凌闻元与同学们一拍即合,共同制作了在线动态更新的《四合苑居民需求表》。从紧急就医到药品采购,从日常需求到宠物喂养……数量庞大但条目清晰的需求表有效畅通了居民的诉求反馈渠道。

《四合苑居民需求表》由各单元楼志愿者共同更新维护

来自姑香苑小学的李淑华老师是四合苑居民,也是“云上”微信群的“信息搬运工”。带头联系团购食物,帮助老人线上买药,分享线上心理疏导课……不能到校教书的李老师,主动在小区找岗位,带动邻里“忙”起来。

李老师通过微信群分享“新开通”的打印服务,小凌团队通过需求表收集居民需要打印的文档,热心居民志愿者们一拍即合

通力配“合” 社区一线筑牢防疫屏障

“你有所呼、我有所应!”在苏锦一社区,全体社工不辞劳苦、夜以继日,与居民们一起坚守“疫”线,用锲而不舍的精神,全力筑牢防疫屏障。

苏锦一社区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确保第一时间响应封控区、管控区内的各类突发情况

通过1项“1+10+N”党员联系服务群众机制、1支“红色引擎”社区行动支部队伍,苏锦一社区充分调动广大群众积极性,带动一批党员、网格员、居民志愿者通力配合,共同参与防控宣传、扫楼摸排、核酸检测等工作。

苏锦一社区党员、网格员、居民志愿者共同投身封控区、管控区内各项战“疫”任务

里应外“合” 群众工作传递为民温度

为了更好地解决四合苑居民的各类诉求,苏锦街道成立群众工作特别行动支部,11名党员干部与四合苑行动支部紧密沟通、里应外合,及时收集更新群众需求,高效解决各类疑难杂症,让封控区、管控区的居民群众感受到别样“温度”。

“急!83岁的老李突发心脏不适!需要马上送医院!”封控、管控以来,医疗保障组韩维琴瞬时响应、确认病情并迅速为居民派车送医,累计送医102人次,并在驻点医生的帮助下提供就医咨询260余次 ;“隔壁的独居老人重病卧床,一日三餐没法解决,麻烦你们帮忙上门看看!”经过走访排摸,生活保供组付睿宁主动对接辖区商超、菜场,为特殊困难群众送餐上门 ;“我家有两只猫,我实在是放心不下呀。”优化服务跟踪组的吕文明、赵文娟都没有宠物照顾的经验,但经过反复的线上视频学习,成功化身“铲屎官”,顺利为封控区居民们照顾起了“毛孩子”

封控、管控期间,街道群众工作特别行动支部联合四合苑行动支部梳理排摸了孕产妇、独居高龄老人和身患重病居民等特殊困难群众,建立了清晰的帮扶底册,为解除封控、管控后进一步关心关爱特殊困难群众打下了坚实基础。

在“四合苑”里,苏锦上下凝聚“四合”之力,用奉献诠释担当,用坚守共筑战“疫”城墙。严峻的疫情形势依然在,慢下来、静下来、停下来,一切为了好起来。昨天、今天“疫”路有爱,明天,我们依然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