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黄金亮书法·唐诗一百首》由中国现代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收录白居易、岑参、常建、崔涂、杜甫、杜牧、杜荀鹤、韩翃、李白、李贺、李颀、李商隐、李益、刘方平、刘禹锡、刘长卿、卢纶、马戴、孟浩然、钱起、丘为、司空曙、宋之问、王勃、王昌龄、王湾、王维、韦应物、韦庄、元稹、张祜、张九龄、张乔、张旭等34位唐代著名诗人作品100首,书法部分由书画家、《中国书画导报》总编辑黄金亮先生执笔。
该书由著名作家阳春先生作序《笔墨横绝,看大唐山河》。阳春在序文中写道:“这本《黄金亮书法·唐诗一百首》的书写内容围绕诗画、山水、佛道、故乡、爱情、友谊、送别、隐逸等诸多主题次第展开,丰茂蕴藉,蔚为壮观。无可在本书中精选的三十余位唐代诗人的一百首诗,几乎写尽唐诗中的名诗名篇名句,驰聘才情,发抒灵性,记述通都大邑,描摹山河锦绣,也感慨世事变迁,关照现实幽微。”
唐诗对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巩固,功不可没。而无可将书法与唐诗相集合,将自然与人文相融合,将当代与历史相映照,交织呼应,共通共融,在一次次感动和喟叹中,用岿然横绝的笔墨,为我们展开了他心中的激情畅想和淋漓的大唐盛象。”
据悉,黄金亮先生将分阶段创作,陆续出版“黄金亮书法”系列书系《黄金亮书法·宋词一百首》《黄金亮书法·元曲一百首》《黄金亮书法·新诗一百首》等。

墨横绝,看大唐山河

阳春/文
春尽江南,夜雨潺潺,顷接无可新作《黄金亮书法·唐诗一百首》书稿,鼻尖墨香盈盈,欣喜若狂,怎舍释手?这般笔墨高致,书格新雅,更让我陡生滚滚感慨。
无可在这个春天的创作势头尤为蓬勃,山水画、书法佳作如钱塘潮般翻涌而至,其势壮阔,其景繁盛。这部《黄金亮书法·唐诗一百首》,从念头萌生到挥笔创作,可谓一鼓作气,呕心沥血,质量之高更让人惊喜和折服。还值得期待的是,它并非单部作品的结集出版,而是有着鲜明的主题。此书之后,无可将陆续完成《黄金亮书法·宋词一百首》《黄金亮书法·元曲一百首》《黄金亮书法·新诗一百首》等,以成系列。
自唐以来,唐诗这片山水、文化重地,是一种全方位的美学唤醒,只要粗通文墨的中国人,一见到“秦时明月”“羌笛孤城”“黄河白云”“空山新雨”“浔阳秋瑟”,就会立即释放出潜藏在心中的意象,把眼前的一切卷入诗境。
无可在青绿时节,走出他的书斋——砥堂,以笔为楫,以墨为舟,从泰山出发,经凤凰台,过岳阳楼、赤壁、黄鹤楼,溯长江,上终南山、谒武侯祠,沿着杜甫、李白、王维、白居易、刘禹锡、杜牧、李商隐等诗人们的足迹行走了一遍唐诗中轴线,直观体悟了唐人笔下“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的天成画境。
人随诗行,笔随诗动。这本《黄金亮书法·唐诗一百首》的书写内容围绕诗画、山水、佛道、故乡、爱情、友谊、送别、隐逸等诸多主题次第展开,丰茂蕴藉,蔚为壮观。无可在本书中精选的三十余位唐代诗人的一百首诗,几乎写尽唐诗中的名诗名篇名句,驰聘才情,发抒灵性,记述通都大邑,描摹山河锦绣,也感慨世事变迁,关照现实幽微。
无可书宗“二王”,后取法黄山谷之绵劲迟涩、徐青藤之狂放豪宕、王觉斯之飞腾跳踯,且承袭北魏石刻之点画峻厚、意态奇逸。刘熙载在《艺概》中说:“书尚清而厚。”书法是心灵的艺术,从无可这百幅书作中似乎可以感受到其笔墨的洗练与蕴藉,点画婉转而圆通,行笔从容不迫,看似朴拙,然能拙中藏巧,在细微处求变化,在变化中挥洒胸中之逸气。
我曾问过无可,你首先是一位书法家还是画家?答曰:画者。
项穆《书法雅言》云:“由谨而专,自专而博,规矩通审,志气平和,寝食不忘,心手无厌,虽未必妙入正宗,端越乎名家之列矣。”也许正是因为无可绘画方面的学养,使其在书法创作上不受拘束而颇具创造精神,这些作品力图除去雕饰和繁复,给我们展示出了他情性中淡泊质朴的一面,实为难能可贵。通篇读来,任情姿性,纵笔所如,乃为“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放豪之外”之境。
无可是画家、书法家、篆刻家,也是诗人、作家,他书写唐诗、宋词、元曲、新诗,本就是诗人与书家的艺术相融,又何尝不是他的左手与右手的榫卯相接?他深谙“意余于象”“以少总多”的奥秘,他以行草为主,字体流畅,结构巧拙、章法严谨。在这些笔墨诗中,随处可见节奏、徐疾、造型、韵致,他以至简至朴的黑色线条,或端严或恣肆的行草,以磅礴之气,以隽逸之姿,使“书”与“诗”的结合臻于和谐自然。将高标意韵的浪漫气息和心物相应,又根据诗意,神随物游,或凝重或轻巧,自然亲切,无不各尽其妙,异彩纷呈。在看似不经意中却又匠心独运地赋予了唐诗新的生命活力和精神内涵。
诚然,唐诗对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巩固,功不可没。而无可将书法与唐诗相集合,将自然与人文相融合,将当代与历史相映照,交织呼应,共通共融,在一次次感动和喟叹中,用岿然横绝的笔墨,为我们展开了他心中的激情畅想和淋漓的大唐盛象。

(阳春,作家、诗人。1983年端午前夜生于四川省威远县。毕业于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文学创作并发表作品,主要著作有《墙外行人》《去云彩里打个盹儿》等多部。入选多种年度选本、文学选刊,部分作品被译介到国外。荣获第六届中国青年诗人新锐奖、中华文学年度散文奖等多项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