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本土疫情点多、面广、频发的形势下,各地应对过程中,再次证明了“动态清零”总方针的正确性、必要性和有效性,不久以前,吉林省宣布各市州均实现了社会面清零,有效开展复工复产,深圳通过7天的静态管理,动态清零之后城市运转、产业发展稳稳回归正轨,疫情严重的上海市,也在今天传出了好消息,通过不断坚持“动态清零”政策,积小胜为大胜,4月27日起,单日新增感染者数量已连续4天在1万例以下;本轮疫情的有效传播指数(实时再生数)Rt值,由此前的2.27下降到现在的0.67,已连续15天维持在1以下;核酸筛查和抗原检测的阳性检出率逐步下降。经专家综合研判,疫情社区传播风险已得到有效遏制。事实证明,动态清零方针符合科学规律、有效可行。三年来的抗疫实践也足以证明,“动态清零”总方针的有效管用。2021年,我国有效处置30余起聚集性疫情,基本用一个潜伏期(14天)就控制住疫情。

与病毒搏击,就要了解掌握其规律特征,奥密克戎变异毒株有其自身鲜明特点,传播速度快、毒力不高,就容易造成传播快速、隐匿性强、轻症比例高等情况,也给防控疫情带来了挑战和难度。越是这样的时候,越应该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不犹豫不动摇,不能“躺平”,也不能幻想“与病毒共存”,更不能采取西方一些国家所谓“自然免疫”“群体免疫”等错误做法,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达2.67亿,人口基数大、老年人群体数量多,奥密克戎变异毒株不是“大号流感”,其对有基础病患者、对于老年人而言,威胁巨大。此外,我国各地医疗卫生条件存在差异,放任病毒传播和大规模流行,势必形成规模性反弹,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更为严重的损失,付出的代价将更大。所以,“动态清零”做法符合中国国情,符合我们抗击疫情的实际情况。

能够跑得过病毒,才能掌握抗疫主动权,必须以快制快,通过及时筛查、及时处置、及时管控,发现一起、扑灭一起,减少疫情对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危害,又能最大限度地平衡社会经济发展和疫情防控之间的关系。同时还要精准,那就是在快速锁定病例、确定传播链条的基础之上,实施精准防控,划分好封控区、管控区、防范区,分类实施管理措施,把病毒的影响控制在掌控范围内,减少对群众生活的影响,筑牢疫情防控屏障。例如,上海这次就结合超大城市实际,明确了社会面清零和基本清零的评价标准:以行政区为单位,区内社会面(含管控区、防范区,以及非闭环管理的社会流动人员等)阳性感染者数量日趋减少、风险可控;如果连续三天单日新增数占区内总人口数比例小于十万分之一,就可以认为社会面基本清零;如果连续三天单日新增数为零,就实现了社会面清零,这样就能够在不同标准之下实施不同策略,有针对性地统筹好防疫和经济社会发展,切实取得防疫和发展两个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