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窗口的玻璃后、社区住户的家门前、高铁东站的大厅里,一个个忙碌的身影,一声声亲切的“您好”……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变迁,人们说起劳动,不再仅仅是农田里挥舞镰刀、车间里落下铁锤,劳动的内容和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劳动给社会带来的财富及其意义不会变化,每天,在我们看得见、看不见的地方,无数个劳动者用肩膀担起责任,用双脚串联幸福,用汗水浇灌希望。

今天,国际劳动节。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在不同的岗位上,劳动者们仍在努力“奔跑”,在生态科技新城的建设之路上留下他们坚实的“脚印”。不久前,几位新城劳动者获得了“劳模”表彰,记者走近他们的岗位,了解“劳模”背后的故事。

用心人,事事回音

“窗口玻璃后的几米路程,每天要走几百次。”新城市场监管局行政科的南琳告诉记者,作为服务窗口的一线工作人员,只要有企业还在窗口就不会下班;只要企业打电话咨询,无论什么时候都会耐心地解释,“电子注册登记、递送材料、刻制公章这些工作虽然繁琐,但窗口工作必须高要求、高标准,做到事事回音、时时回应。”

记者了解到,南琳进入注册窗口以来,累计核准企业设立、变更、注销等各类业务6600余件,核准个体工商户新设、变跟、注销等各类业务12,000余件,整理9200余件企业档案入库,业务按时办结率100%,各类业务的平均办结时间,由法定的15个工作日缩短为3个工作日。

不久前,南琳被评为“市文明十佳职工”。“劳动光荣、为民服务不是口号,我不是唯一,我只是之一。”南琳说,工作没有终点,只有不停实践,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用心为每一个企业服务,让他们来的时候有事要办,走的时候事都办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知心人,每家每户

在新城,还有许多像南琳一样踏踏实实坚守岗位、认认真真完成工作的劳动者。

跟着区劳动模范候选人朱志鑫走入南江社区,总能听到居民亲切地唤她“小朱”,朱志鑫也会热情地与他们打招呼,并询问着每家每户的“柴米油盐”。朱志鑫是生态科技新城泰安镇南江社区的一名专职网格员,与所有网格员一样,她每天走网入格,了解着屋头巷尾的“大小事”。

“我每天多走两步,南江的住户就能少跑一趟。”朱志鑫说,南江有许上了年纪多留守在家的老人,有些还患有基础疾病,平常买药、充煤气都不方便,“我每天除了了解居民的各项情况,实时更新网格信息外,尽可能的帮助每一个有需要的住户解决困难。”据了解,初为人母的朱志鑫在疫情持续的一个多月里,没回一次家,甚至没有时间和精力与家人视频通话。“我与同事还成立了南江社区后勤保障工作小组,通过‘网格连心群’了解居民的所有需求。”朱志鑫说。

“劳模是一个非常光荣的荣誉。网格不大,但需要步步丈量,网格虽小,却事关家家户户,工作越忙越能体现我人生的价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贴心人,一年四季

同样是区劳模候选人的张淼也有他的故事。作为江淮先锋·新城东站志愿服务队的负责人,他说:“这份荣誉属于高铁东站志愿服务队的每个人,也属于每一个在岗位上勤勤恳恳的劳动者。”说着,张淼回忆起去年收到一面锦旗的故事。

“大概去年10月初的时候,有一位乘客身体突发不适,我们的志愿者看到后立马就去跟前询问情况,随即搀扶她坐下休息,了解了具体情况后,马不停蹄前往最近的药店,购买她指定的药品送至其手中,等到她有所好转后又协助其乘车,当时好几个志愿者急的一头汗。后来,她还专门送来锦旗感谢呢!”张淼指着墙上的红色锦旗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年四季,都能在扬州高铁东站的各个角落看到志愿者们忙碌的身影,张淼表示,江淮先锋·新城东站志愿服务队成立以来,为千千万万的旅客提供最优质的服务,用最贴心的志愿服务让每一位来扬旅客感受扬州“温度”,是每一位志愿者的责任。

“惟有朝乾夕惕去奋斗、埋头苦干去成就,才能不负时代的丰厚馈赠。劳模是荣誉,也是责任,我们将带着这份责任,把努力工作、努力奋斗的脚步踩得更坚、更实。”张淼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