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固后的堤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加固后的堤岸。

5月1日起,无锡市进入汛期,全市即将迎来防汛“大考”。从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获悉,根据预测,今年汛期我市气候年景总体为一般到偏差,防汛形势严峻。我市立足防大汛、抗大灾,提早部署防汛工作,落实相关责任清单,今年新“上岗”的“智慧”“硬核”防洪排涝“新兵”,也将为全市安全度汛提供有力保障。

无锡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除人员已落实7×24小时值班制外,防汛指挥决策支持系统也在保持每天24小时的“工作”强度。该系统对接起省、市、县(区)、部门四级防汛数据中心,汇聚起700多个实时监测站点,可实现全市重点江、河、湖、库及上下游相关点位的水情、雨情、气象、工情等数据信息的实时监测预警。一旦汛期水位等出现异常情况,将立即启动应急处置程序。

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负责人介绍,该系统是无锡市近年防汛工作的一大“利器”,与往年相比,今年该系统又增加了10个城区点位的智慧监测数据。“这10个点位是今年汛前排查出的重点易淹易涝风险隐患点。”该负责人介绍,分别加装“智慧监测设备”,通过对该点位雨量、水位等要素进行实时监测,确保早发现、早处置,最大限度降低内涝风险。

此外,今年汛期无锡市排涝“主力军”队伍再添“新兵”——去年年底投运的大河港枢纽工程、定波水利枢纽工程,将在今年迎来它们的首个汛期。两个工程的泵站设计排涝流量分别为30立方米/秒、120立方米/秒,使我市沿江排涝流量较去年增加45%。

“入汛后,梅雨、台风、暴雨三种天气交织,无锡地势相对低洼,防汛工作会面临外洪内涝的双重压力。”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负责人介绍,在防范城市内涝问题的同时,无锡市通过大堤加固工程建设等举措,不断提高防洪能力,其中,环太湖大堤剩余工程就是最具代表性的重点工程之一。在环太湖大堤剩余工程(无锡段)4号站、马圩南大堤,记者看到,大堤加固工程已完工,路面施工正有条不紊地进行中。

“环太湖大堤是太湖流域平原地区的重要防洪屏障,对流域洪水调蓄和水资源调配起着重要作用。”据介绍,环太湖大堤剩余工程(无锡段)建设内容包括堤防加固51.44公里、岸线防护加固10.29公里,配套堤顶防汛道路47.47km,新建跨港渎桥梁11座等工程等。其中,堤防加固工程目前已基本完工,具备设计挡洪能力,工程流域防洪标准提高至100年一遇,区城防洪标准提高至50年一遇,将为安全度汛提供“硬核”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