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如今,机械化农业、绿色农业、休闲农业、农村电商等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涌现;机器人摘黄瓜、云端放养管理、智慧农业大数据平台等“互联网+”的农业应用层出不穷,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显得更为紧迫。如何为各类“新农人”大展才华创造有利条件,如何充分发挥返乡人才的能动性,成为各地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课题。

“筑巢引凤”引人才。乡村振兴主战场在基层,主力军在基层,在用好“土专家”的同时,也要用好高精尖的农业科技人才、管理人才。在“引”上定标,既不能随意拔高,也不能随意降低,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标准,根据各地发展规划引进破除技术瓶颈急需人才。在“引”上着力,完善薪资待遇、住房、教育等基本保障,制定积极开放有效的“政策干货”, 扩大人才吸引力,打好引进人才“主动仗”, 让外来人才能待的下,留得住。在“管”上用心,不断完善 “引” “用” “管”机制,强化对外来人才的日常管理和后续跟踪服务,在细微处若力,在关键处把关,在日常中监督,不能“一引”了之,高开低走。

深入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实现所有农业县市区全覆盖,建立稳定投入保障机制。分层分类分级推进培育工作,部、省、市、县联动按高、中、初分层培育,围绕粮食等重要农产品、名特优新品培育一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围绕休闲农业、农村电商等新产业新业态培育一批创新创业领军人,围绕农村“两后生”(初中、高中毕业后未继续升学的学生)、返乡下乡大学生、农民工等农业职业经理人培育一批现代青年农场主,围绕促进小农户发展和产业扶贫需求,培育一批生产型服务骨干。深入开展培育需求调查,按产业分类组建班次,注重实践能力培养,充分发挥信息化手段作用,积极调动社会资本参与,形成多元化投资机制。

强化对新型职业农民的政策扶持。积极推动各地将现有各类强农惠农富农政策落实到新型职业农民,在土地流转、金融信贷、农业保险、社会保障、人才奖励激励、就业创业等方面推动出台新型职业农民专项支持扶持政策。以提高农民、扶持农民、富裕农民为方向,建立专门政策机制,完善培育制度,强化培育体系,提升培育能力,通过培训提高一批、吸引发展一批、培养储备一批,加快构建适应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张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