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850年正月十三日,节俭了一辈子的道光皇帝由于病势沉重,便开始着手交代后事。这一天,他在圆明园寝宫慎德堂召见军机大臣杜受田;尚书何汝霖;侍郎陈孚恩,季芝昌等人,就继承人一事商议许久。
十四日,已经进入弥留之际的道光帝再次召见了十位重臣,其中有军机大臣穆彰阿、赛尚阿等五人以及定郡王载铨、御前大臣怡亲王载垣、郑亲王端华、科尔沁郡王僧格林沁、内务府大臣步军统领文庆。当着这十位重臣的面,道光郑重宣布立皇太子奕詝为皇太子。
随后,他又命人取来一个锦匣(清朝自雍正皇帝之后,为了防止众皇子夺嫡所产生的悲剧,便将下一任继承人的名单密封于锦匣内,等他去世后,再由重臣打开锦匣,当众宣读继承人的人选。自雍正以后,锦匣书名制度便流传了下来)与此同时,又命皇四子奕詝进殿,当众开启锦匣,并将锦匣内所写的内容给各位重臣传阅。
锦匣里面的内容不看不要紧,这一看,却令在场的大臣们大吃一惊。只见锦匣内装着的是两份谕旨,一匣两谕,这在清朝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第一谕为:“立皇四子奕詝为皇太子。”
第二谕为:“封皇六子奕䜣为亲王。”
这两份谕旨的内容,让在场支持皇四子奕詝为皇太子的大臣内心无比欣喜;同时,也让支持皇六子奕䜣为皇太子的大臣内心无比失落。在支持奕䜣的大臣看来,论文韬武略,论治国才能,皇六子奕䜣不知道要比皇四子奕詝强多少倍,可偏偏,皇位却不是属于奕䜣的。
那么,皇六子奕䜣为何会与近在咫尺的皇帝宝座失之交臂呢?原因还得从他和奕詝的夺嫡之路说起。
公元1833年1月11日凌晨,在紫禁城内启祥宫后院的乐道堂,一名婴儿的啼哭冲破了夜的寂静,静妃博尔济吉特氏为天命之年的道光帝带来了他的第六个儿子——奕䜣。
对于奕䜣的到来,道光帝显得极为高兴,因为在这之前,他已经连丧三子,他们分别是皇长子奕纬,皇二子奕纲,皇三子奕继。因此,四子、五子、六子的到来,给了他莫大的安慰。
随后,七子、八子、九子的降生,更令道光帝喜不自胜。
道光二十六年(公元1846年),奕䜣十五岁,四兄奕詝十六岁,五兄奕誴也十六岁,七弟奕譞七岁,八弟三岁,九弟二岁。按照清朝的“立贤不立长”的继承人制度,继道光之后,下一位皇帝的继承者必然从这些皇子之中诞生。
但当时七子、八子、九子的年龄太小,不足以构成竞争力量。因此,有条件参与皇位竞争的,只有奕䜣、奕詝和奕誴。
这年正月初五,道光又把奕誴过继给了亲王绵恺。这就意味着有能力竞争皇位的的皇子,只剩下了奕䜣和奕詝两人。
那么,文韬武略都胜于奕詝的六皇子奕䜣为何会与太子之位失之交臂呢?原因还得从奕詝与奕䜣的几次竞争说起。
有一年春天,道光皇帝命诸皇子随他到南苑狩猎。狩猎,对于从小习武的六皇子奕䜣来说,那自然是得心应手的事。这一天,他猎获的野兽最多。这对于“马上得天下”的满人来说,自然也是极为高兴的一件事。奕䜣也是如此。
但就在奕䜣“顾盼自喜”之际,他突然发现四皇兄奕詝坐在一旁,手下的随从也都垂手而立,心中纳闷。问其原因,奕詝回答道:今天不舒服,所以不能参与狩猎“。
快到晚上的时候,诸皇子前去报告战果,本来奕䜣猎获最多,对于奕䜣的表现,道光皇帝也很满意,但是当奕詝的一番话出来之后,却使道光帝态度大变,他觉得,奕詝才是真正的皇位继承人——“是真有人君之度矣“。
原来,早在接到道光帝的命令后,奕詝深知自己的武功不如六弟奕䜣,于是就去上书房问计于他的师傅杜受田。
杜受田此人,非常擅长于揣摩上意,于是就对奕詝说道:“阿哥至围场中,但坐观他人骑射,万勿发一枪一矢,并当约束从人不得捕一生物。复命时上若问及,但对以时方春和,鸟兽孕育,不忍伤生命以干天和,且不欲以弓马一日之长与诸弟竞争也。阿哥以此对,必能上契圣心,此一生荣枯关头,当切记勿忽也。“
奕詝按照杜受田所教,在道光帝跟前复命时将这段话原模原样地说了出来,藏拙示仁,并以此使道光帝对他刮目相看,博得了好感。
这一次的狩猎活动,奕䜣本来是胜券在握的,但由于道光帝的昏聩与寡断,被四皇子奕詝表现出来的“仁孝“假象所迷惑,将皇太子的天平向奕詝倾斜而去。
这一次的圣前复命,在道光帝的心中,太子之位已经基本上属于四皇子奕詝了。
道光二十九年,道光帝已经病入膏肓,久治不愈。四皇子奕詝和六皇子奕䜣的竞争,变得更加激烈和公开化了。
就在双方为自己的政治前途各自努力之时,道光帝的近侍突然来上书房传旨,召四皇子奕詝和六皇子奕䜣御前奏对。道光帝这一突然的举动,使得奕詝和奕䜣都明白,决他们二人命运的时刻将要到来,他们不敢擅自决断,自作主张,于是分别前去问计于自己的师傅。
奕䜣的师傅卓秉恬根据奕䜣头脑清晰,口齿伶俐,且博学多才的特点,要求奕䜣在奏对时示才见长,如果皇上问起你的话,应当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上如有所垂询,当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而奕詝的师傅杜受田也深知,论文才与口才,奕詝与奕䜣相比,差的不是一星半点儿,两者一对比,奕詝毫无取胜的希望。于是针对此次奏对,杜受田再次让奕詝示孝藏拙,他对奕詝说道:“阿哥如条陈时政,知识万不敌六爷,惟有一策,皇上若自言老病,将不久于此位。阿哥惟伏地流涕,以表孺慕之城而已。“
意思就是皇上如果有表现出传位的意思,你只管趴在地上哭就行了。双方针对此次御前奏对都使出了浑身解数。皇六子奕䜣侃侃而谈,针砭时弊,就清王朝未来的发展提出了很多建设性的意见,在场的王公大臣对于奕䜣的表现无不侧目。
而反观皇四子奕詝,轮到他奏对的时候,奕詝一句话也没有说,只是按照师傅杜受田教的,趴在地上一个劲地哭。
结果,就是奕詝的这一哭,使得道光认为“皇四子仁孝,储位遂定“。
事实上,据历史记载,在此次御前奏对前,道光虽然有意将皇位传于奕詝,但还处在摇摆犹豫状态。在他看来,皇六子奕䜣更有能力继承皇位。然而,经过此次御前奏对之后,奕詝伏地流涕痛哭所表现出来的“孝心“再次打动了他,遂正式决定传位于奕詝。
在这次皇位的竞争中,奕詝以所谓的“仁孝“为名,以”作伪“的方式,很不光彩地夺得了皇位,接了道光的班。
道光去世后,奕詝于道光三十年正月继位,年号咸丰,随即封奕䜣为恭亲王。一个“恭“字,咸丰的目的不言而喻,就是希望奕䜣能够恭慎行事,能够敬重、服从并拥护自己的统治。
而奕䜣的一生,也将被这个“恭”字所束缚,他将用自己的一生对践祚称帝的四皇兄奕詝进行颂扬,同时一再贬低自己,在咸丰跟前始终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怕自己抢了咸丰的风头,尽量使自己与天子之间显示出天壤之别。
咸丰帝的统治时期,正值清王朝内忧外患之际。当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打入北京城时,咸丰帝匆匆逃离北京,前往热河。而在热河后不久,备受打击的咸丰便身子骨一天不如一天,最终在热河一命呜呼。
咸丰在去世之前,将皇位传给了儿子载淳,同时将军政大权交给了以肃顺为首的顾命八大臣,唯独将自己的亲兄弟恭亲王奕䜣排除在外。
但咸丰不会想到,他完全信任的顾命八大臣在他尸骨未寒之际,就做出了“挟天子以令诸侯”之事,企图架空小皇帝同治,并阻止两宫太后慈禧和慈安回銮。
得到消息后的奕䜣意识到他登上政治舞台的机会来了,于是暗中积蓄力量,加紧与慈禧太后密谋,组织动员反肃顺的力量,最终一举扳倒了以肃顺为首的顾命八大臣,史称“辛酉政变”。
在此次政变中,奕䜣居功至伟。扳倒顾命八大臣之后,毫无疑问,奕䜣成了除年幼的同治皇帝之外,朝堂上最有权势的人了。此时的慈禧太后羽翼还未丰满,还不足以对奕䜣构成威胁,若奕䜣此时狠下心来
发动政变,有才能加上在朝堂上有着众多的支持者,他完全可以轻而易举地将他此前失去的东西夺回来。
但是,身为恭亲王的他,最终没有选择这样做。一个“恭“字,看似尊贵,却也束缚了他的一生,成了他一生都解不去的枷锁,使他终其一生,都恪守着作为人臣的职责。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