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德林战犯自1959年起分批特赦后,大多被安排在北京任文史专员。1964年,周恩来总理指示:“要邀请在北京的文史专员们到江南去参观,让专员们亲眼看看祖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和充满阳光的新社会的人民欢乐,让他们再次感到祖国的兴盛,祖国的可爱和社会主义制度无可比拟的优越性。”上井冈山参观访问,便是这次江南揽胜的一个组成部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参观团一行,有“末代皇帝”溥仪及新婚妻子李淑贤;溥仪弟弟溥杰和夫人嵯峨浩;指挥过淮海战役的国民党战区司令杜聿明及其夫人曹秀清;指挥过锦州战役的国民党战区司令范汉杰;前天津市长兼北宁铁路护路司令官杜建时和新婚夫人、名画家李念淑;原来国民党名将宋希濂、廖耀湘、王耀武、罗历戎、郑庭笈、杨伯涛、李以匡;以及特务头子康泽、沈醉等。这批人后又被人们称为“帝王将相”参观团。 参观团由全政协常委、民革中央常委兼宣传部长陈此生带队,所到之处均受到当地党、政、军、政协等有关方面负责同志的热情接待。

1964年4月10日, 溥仪一行从南昌出发 ,过吉安,11日下午4时许抵达井冈山宾馆。

当晚,由井冈山管理局党委宣传副部长、革命博物馆馆长吕云松向参观团介绍了毛主席、朱总司令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斗争历史,老区人民开发建设革命老根据地的伟大业绩,使参观团的人士开始对井冈山的革命历史和现状有了一定的了解。

第二天,参观团安排上黄洋界、大小五井等地参观游览。由于黄洋界过去的崎岖山路早已建成盘山公路,溥仪一行乘车从茨坪直达黄洋界哨口工事。下车后,溥仪首先立在哨口工事前的“黄洋界保卫战胜利纪念碑”下庄严地行了一个致敬礼,藉以表达他对在此保卫战中光荣牺牲的革命先烈的缅怀与敬意。接着,他抬头望着纪念碑镌刻的毛主席诗词《西江月·井冈山》,在旁的省政协的一名干部特向他详细地介绍了黄洋界保卫战的情况,他很受感动,当场以《黄洋界旧战场》为题写了一首诗:

到处红旗噪妇孺,粟浮沧海敌心孤。

炮声怒吼黄洋界,白匪平明一个无。

千点红旗四面山,万夫颠顿妇孺关。

梭标木石成天险,骄敌宵潜指顾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随后,溥仪一行又来到当年毛主席、朱德总司令和红军战士一起挑粮上山的休息处,瞻仰那颗枝繁叶茂的槲树时,溥仪联想到共产党的干部如今仍然以与群众同吃、同住、同穿、同行、同战斗为荣,他慷慨万分,又作诗云:

伫仰当年大树风,甘棠遗爱古今同。

“五同”毕竟今逾古,六亿人民仰慕中。

下了黄洋界,参观团参观了上井、中井、大井和小井村。在小井村参观时,溥仪一行在老暴动队长邹文楷的指引下,来到红军医院院遗址参观。邹文楷老人指着一片稻田告诉溥仪:“红军突围后,国民党反动派把尚未来得及撤走的一百多名红军伤病员,统统拉到那片稻田里用机枪杀害。”溥仪听到这里,心情十分沉重,还不断地掉下了泪水。此时,杜聿明等国民党高级将领心情也显得十分内疚。

下午,溥仪一行参观了井冈山革命博物馆,溥仪看到馆内陈列了两首民谣《红米饭》、《干稻草》,表现了当年红军在艰苦的战斗环境中大无畏精神和乐观情绪,溥仪十分喜爱,立即抄在自己的本子上珍藏起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4月13日,溥仪一行由当年大井乡苏维埃主席余振坤老人陪同,参观茨坪的革命旧居、旧址。余老沿途不停地向参观团介绍了各旧居、旧址的情况,当他们知道《井冈山的斗争》这篇重要著作就是在东南面那座民房中的油灯下写成时,溥仪站在桌旁肃然起敬,对毛主席、朱总司令能在这种艰难困苦的环境中夺取革命胜利,感到由衷地钦佩。

接着,溥仪一行来到当年的赤卫队员中间,他们住在一座古朴的四合院式的“光荣敬老院”里安度晚年,溥仪和参观团成员与老人们座谈,他们互相祝愿健康长寿。座谈结束后,溥仪及参观团要告别这批老革命时,溥仪却紧紧地拉住一老同志的手,来到毛主席旧居前合影留念。他高兴地对大家说:“这是我一生的光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通过到井冈山实地参观,使溥仪和参观团的人士深受教育,溥仪在井冈山宾馆谈参观感想时,作了热情洋溢的发言。回到北京后,他又将发言的内容向周总理报告:“通过在井冈山参观访问,使我进一步认识到,毛主席思想的正确、伟大。毛主席当时对国内政治形势的深刻分析,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建立革命根据地三者密切联系的思想,农村包围城市的思想,开展在部队中建党工作,以及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建军思想,敌进我退,敌退我追,敌驻我扰,敌疲我打,分兵以发动群众,集中以应付敌人的军事思想等等,都在井冈山这一时期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敌人力量强大、革命力量尚微弱的时候,毛主席就看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以及有敢于革命、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英雄气慨。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正是援引这些光辉思想而取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