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媒体看凤县】三秦都市报:以“绿”破局,七彩凤县 蹚出“绿色发展”之路

今天

一起看看《三秦都市报报道

凤县的绿色发展之路

媒体:三秦都市

时间:5月5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地处秦岭腹地的凤县多山,山林多宝,一个“矿”字曾让这里流金淌银。然而,“靠山吃山”终有“坐吃山空”的一天,怎么办?凤县人未雨绸缪,毅然在山水间做起了大文章,一个“变”字应运而生,在实践中蹚出了一条令人刮目相看的“绿色发展”之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冯志杰摄
依托秦岭山水
打造生态旅游

凤县总面积3187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达80.4%,年均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50天以上,是中国最佳全域旅游休闲目的地,2021年中国县域旅游发展潜力百强县。

凤县将美丽乡村建设与产业发展相结合,按照“岭南风情、乡村味道、一村一品、一村一韵”的理念,充分挖掘和保护乡村历史遗存、民俗文化和原生态风貌,注重保持山水风情、彰显人文内涵、聚集产业要素,建成东河桥、永生村、陈家湾、马场等一批特色乡村旅游示范村,开发出休闲养生、柳编山货、古驿文化体验等一批旅游产品,带动群众通过发展农家乐、采摘园、民宿等旅游项目增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1年,凤县实现旅游收入39亿元,旅游康养休闲呈井喷之势。此外,伴有红色印记的凤县革命纪念馆、工合纪念馆、宝成铁路体验馆、航天精神文化产业园,让游客领略不一样的历史足迹。

破解资源之困
实现转型发展

2018年之前,凤县地区生产总值的80%以上靠的是工业,但随着秦岭重点保护区内38家企业矿业权的全部退出,曾经“一矿独大”的产业优势瞬间成为软肋。凤县县委、县政府在多次考察论证、多方征集意见的基础上,做出了工业转型、打造西北“新材料之都”的大胆决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下,陕西汉和新材料、鼎川织业无纺布生产线等新材料企业相继落户凤县。汉和拥有从6微米到12微米不同规格标准动力锂电池负极专用铜箔生产能力,主打的6微米高抗拉锂电铜箔国内仅四家企业可以生产,自主研发的4.5微米超薄锂电铜箔已取得技术突破;鼎川织业采用世界先进工艺加工生产针刺和缝编无纺布,产品广泛用于汽车内饰、服装内衬、鞋和箱包材料、贴墙布、人造革基布、童装面料等,填补西北地区在这一领域的产业空白。一期项目600万平方米无纺布生产线已于2020年12月建成投产,二期项目建设已接近尾声。

2021年2月,由凤县绿能新材投资、上海睿凡负责技术,总投资14亿元、规划占地120亩的年产100万吨的碳酸钙系列产品深加工项目开工建设。截至目前,该项目办公楼已建成投用,9条重质碳酸钙生产线、2条轻质碳酸钙生产线所需的破碎、磨机、窑炉及钢构厂房等正在安装中,预计5月试生产。这只是该项目的一期工程。一期投产后,可实现年产重质碳酸钙80万吨,轻质碳酸钙20万吨,带动就业300余人,实现年产值2.5亿元,税收3000万元以上。

坚持生态发展
推动产业富民

凤县双石铺镇草店村是大红袍花椒基地,近日,村民丁卫东站在自家的花椒园边,看着长势喜人的花椒树,逢人便说党的政策好。丁卫东家种了200余亩花椒,年均收入在40万元以上,而在草店村,花椒留存4000余亩,实现了家家有花椒、户户有产业。

生态是一种资源,更是一种产业。凤县坚持以绿色产品为方向,大力发展特色现代农业。全县林麝人工繁育规模达到2.2万只,林麝颗粒饲料加工项目建成投产。全县花椒种植规模达到400万株,建成国家级花椒标准化示范园1个、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3个。凤县花椒入选全国乡村特色产品目录,大红袍花椒入选首批陕西省特色农产品优势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今,黄牛铺镇的高山菌谷、凤州镇的苹果示范园基地、平木镇的高山冷凉蔬菜基地、留凤关镇的烤烟基地……星罗棋布的特色产业,成为凤县农民致富的“法宝”。

生态经济是支撑,富民惠民是根本。凤县把绿色发展理念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已经走出了一条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新发展路子。

来 源 | 三秦都市报

编 辑 | 马蔻

校 对 | 田俊雅

审 核 | 孙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