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关于越南的信息很多,比如越南在第一季度的进出口总额超过了深圳,越南的股市和楼市双双大涨,连李嘉诚也都跑去越南开发房地产。在这种情况之下,先前的论调又重新出现,即“越南会不会取代中国的世界工厂地位”?

这个问题我们此前已经讨论多次,今天再提供一些最新的看法:

首先,越南的进出口超过深圳,这不是最近才发生的,而是已经有一段时间了。毕竟,越南是一个国家,人口有9700万。深圳是一个城市,人口不到2000万,将一个体量这么大的国家跟一个城市做比较,本就没有多少可比性。

2022年第一季度,越南的进出口增长了14%,数据听起来是挺高的。但是大家不要忘了,2021年中国全国的进口和出口都增长了20%以上,而且我们是在更高的基数之上实现了高增长。两相比较,越南的14%就真的不算什么了。

从第一季度的GDP总量来看,越南仍然没有超过广西,人均GDP也只相当于广西的一半左右。

实际上,在2020年至2021年间,因为疫情的影响,越南的GDP增量只稍强于2%,创下1986年“革新开放”以来的新低。而从今年的1月1日开始,越南放松了疫情管制,开放了所有国际航班,于是有大量的人和企业涌入越南,进而推高了越南的进出口。

也可以说,越南第一季度的数据比较靓丽,很大程度上是“捡了中国的漏”。

但是,仅仅一个季度的数据,是否足以可以代表今年全年、甚至未来很长时间的趋势?我觉得还是不要急着下结论,再观察一段时间再说。

(越南工厂;图/网络)

第二,我们希望越南好。从全世界的情况来看,几乎每个国家与其邻居之间,互相都是非常重要的贸易伙伴,如果周围的国家都很差的话,你自己也好不到哪里去。正面的例子是欧洲,欧洲基本没有穷国,几个大国带动,整体发展水平很高;反面例子是美国,中南美洲国家的落后,固然能让美国横行霸道,同时也给美国带来了严重的毒品、非法移民问题。

越南目前最大的贸易伙伴仍然是中国。第一季度,越南从中国的进口也有很大的增长,越南对中国的贸易逆差更是创下了143亿美元的新高。

目前,越南的制造业很大程度上仍然需要借重中国的供应链,很大一部分是由从中国转移到越南的企业创造的,只不过以前是中国的内部贸易,现在变成了中越之间的贸易而已。

所以,越南发展起来了,我们也是能够得到好处的。

第三,越南的发展是有顶限的。

按照国际经验,如果你一直从事中低端的加工产业的话,顶限的就是人均GDP在7000-8000美元,亦即目前泰国的水平。产业想要进一步往上走,就需要在研发方面增加更大的投入,实现产业升级。

越南的问题是研发投入太低,多年以来,研发投入占GDP仅在0.5%左右,属于世界很低的水平。此外,越南也没有什么值得一提的科研院所和大学。

近些年,越南经济的靓丽增长,很大程度上是靠外资推动的,例如三星一家,就占了越南GDP的1/4左右。所以,不仅韩国是“三星共和国”,某种程度上,越南也是“三星共和国”。

外资到越南,主要看中了越南的低成本优势,一旦成本上涨超过承受范围,这些外资只会撤离到比越南成本更低的地方去,指望这些外资跟你共进退,帮你实现产业升级,这几乎是不可能的。

(越南三星工厂;图/REUTERS)

第四,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各项成本的提升,低附加值的、人力成本在总成本中占比比较高的产业,自然会慢慢地转移到成本更低的其他国家和地区。这是一种必然的趋势,也是经济发展的规律。

从主观愿望来看,我们之前一直讲“14亿件衬衫换1架飞机”,那是我们在改革开放初期不得不做的事情,但是我们不能一直造衬衫,如果在产业上原地止步,我们就成不了发达国家。

我们的目标是将来要造飞机这类高附加值的产品。所以,让造衬衫这类事情有序地转移到其他国家和地区,也是我们的主观愿望。

未来,中国的产业结构逐渐会像日本一样,将中高端产业、研发、营销这些附加值比较高的部分留在本土,低附加值的制造环节转移到其他国家。这些转移出去的产业,虽然不算是中国的GDP,因为GDP是按照地理来计算的,中国的企业到外国去投资所产生的GDP就会计入该国的数据。

但是毕竟这个企业是中国人做的,赚钱的是中国人,中国的产业链得到了延伸,影响力得到了提升,这也是包括日本在内的发达国家的普遍经验,也是我们未来的发展方向。

(“微笑曲线”;图/网络)

第五,我们观察的方向不应该向下,不应该将注意力集中在中低端产业的转移。而是应该向上观察,看中高端的产业有没有发展起来,低端产业的转移跟高端产业的产生,有没有实现有序地衔接。会不会出现“低端的转移出去了,高端的没有发展起来”这样一种空心化的状况?

目前的中国的人均GDP是1万多美元,我们要成为发达国家,人均GDP要到4万多美元的话,就必须要实现产业升级。

从产业升级的角度来看,美欧包括日本在内,都已经先行一步抢得先机,而且因为国际局势的变化,他们现在都变得越来越保守。要从他们那里获得技术方面的转移是越来越难了,这就对中国的自主研发和产业升级提出更高的要求。能不能够在这一方面实现突破,是我们未来最大的挑战。

我们比较的对象,应该是美欧和日本这些发达国家,不应该跟越南去比,没有什么可比性,跟越南比,我们是自降身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