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是生活的资源,亦是精神的寄托;家即是梦想,亦是现实”,这是马家辉在《大叔》一书中的开篇寄语。年轻人读完这句话,也许会认为这是中年人的矫情。但是步入中年的我们,看完这本书却是感同身受。

我们在年轻的时候,“家”的概念在脑海中并不是那么地深刻。因为在那个青春痘蔻的年华里,我们没有压力没有负担。凭借自己满腔的激情,奋力地在离家很远的地方肆意地奔跑。但是到了中年,随着父母年龄的老去,我们的身上的责任和压力也愈发地明显。也只有在这个时候,我们才会静下心来,认真地去思考“家”的意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1、“家”是我们生命的起点,包容了我们的年幼无知

大叔》的作者马家辉人如书名,是个标准的60后的大叔。他出生在香港,父亲是报社的总编。在他小的时候,父母经常吵架,最后母亲实在受不了,愤然离家出走。在这种家庭氛围之下成长的马家辉,也因此在成年之后对“家”非常地珍视。

马家辉在书中提到:家,总有珍惜的理由。从这句话中就可以看得出,老马对家寄予了很深的情怀,这也是一个中年人对家的理解和感悟。

小时候懵懂无知,在父母的保护和指引下成长,不管我们未来走了多远,家永远是我们的生命和记忆的起点。家并不是可以用一个房子去替代,房子充其量只是个住所,并非是我们心中的“家”。

有父母的地方才是我们心中所思念的家,父母在,家在。因为在父母面前,我们永远是个长不大的孩子,不管我们受了多大的伤,犯了多大的错。回到家里,都能得到父母的安慰和谅解,家是我们心灵的港湾,也是我们灵魂的栖息地。

有一句老话蕴含的人生哲理非常地丰富: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这句话确切地说触动了每一个中年人内心的那根情感的弦,父母在的时候,甭管我们走了多远,我们都能找到回家的路。一旦父母不在了,我们的人生也陷入了“迷茫”的状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2、家寄予了我们的思念,父母牵动的是每一个中年人的牵挂

我们常说:青春是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因为处在这个年龄阶段的我们。内心没有任何的牵挂,也没有任何的负担。因为在这个阶段的我们,父母还未老,所以我们可以肆意地去挥洒我们的青春。

但是到了中年之后,父母的岁数逐渐地大了起来。各种无法预知的问题,也都会接踵而至。就比如我:在38岁之前,从未为父母做过任何事,也从未关心过父母的身体健康的问题。直到去年,我母亲查出乳腺癌,让我瞬间陷入了慌乱之中。

我做梦也没有想到过自己的母亲会得乳腺癌,但是摆在眼前的事实告诉我,这就是现实。看着躺在病床上的母亲,我的内心是百感交集。

我20岁离开老家,奔赴离家很远的城市上学、上班、直到结婚。在这漂泊的18年中,我也就仅在过年的时候才回家一趟。这18年的岁月,让我的父母变成了两鬓白发的老人。

如今我的母亲生病,而我却用在医院陪护的身份去表达我的孝心,这让我感到非常难过。母亲生病这事,也让我彻底冷静下来,开始认真地思考我的后半生该用什么样的方式去度过。

“你陪我长大,我陪你慢慢变老”,这是网络上非常煽情而又感人的句子,在现实的生活中,父母做到了陪我们长大,但是我们却并没有做到陪父母慢慢变老。自从长大之后,我们一直漂泊在外,相伴父母的时间甚短。就像我,如果我的母亲不生病,我可能仍然做不到“常回家看看”这四个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3、中年是人生中的巅峰时光,最值得我们去珍惜

读完马家辉的《大叔》之后,给人最大的感悟便是“扣人心弦”,他的人生经历是所有步入中年的人群的最为真实的现实写照。

处在中年阶段的人群,所面临的突变因素太多,所承担的家庭责任和生活压力也最为显著。但是处在这个阶段的人,也是人生最为幸福的时刻。因为在中年阶段,我们在家庭中成为了家人最需要的人。

父母岁数大了,需要我们照顾他们安度晚年。我们的孩子也是处在嗷嗷待哺的状态,需要我们把孩子养大成人。这也是我们人生中最为高光和幸福的时刻,因为对我们至关重要的人,都陪在我们的身边

孝顺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处在中年阶段的我们,孝顺的不仅仅是自己的父母,同时也是在给自己的孩子树立一个好的榜样。只有我们做好了榜样,日后我们的子女才能像我们一样来孝顺他们的父母,这就是一种“孝的传承”。而这个“传承人”,就是如今处在中年阶段的我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综上:到了中年的我们,趁着父母尚在,一定要珍惜好当下。用心地去孝顺自己的父母,让我们的人生不留任何的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