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书信”走了!

享年83岁的表演艺术家刘子枫曾在不同的电影中,分别用过这个角色名,一次是《黑炮事件》,另一次则是《错位》。

多年过去,这两部影片依然在内地影视剧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影评网站上,两部影片的得分都超过8分,其中《黑炮事件》更是高达8.6分,堪称神作级别。

多年后,刘子枫回忆,“赵书信这个典型的艺术形象,是我电影艺术生涯中不可重复的角色。这个切中时弊、寓意深远又黑色幽默的好剧本也是难得一遇。更庆幸的是又让我遇上了黄建新这样思辨敏锐、手法新颖的导演以及他得心应手的创作团队!”

导演黄建新说:“《黑炮事件》只是时代生活的沧海一粟,但我们力图透过它,透过那阳光的折射,看到一个社会的立面”。

现实主义电影在当今的内地影坛实在稀缺,原因众所周知,踩着红线起舞的艺术家早已绝种,如今的黄建新更是采用“曲线救国”的方式,拍摄大国大片,顺从于资本与体制的规训。

《黑炮事件》离经叛道,即便放在当下也足够“刺眼”。影片通过寻找一枚丢失棋子的普通事件,呈现了体制之内,被权力扭曲的事实,以及失去主体性的知识分子的焦虑。

影片第一次在中国银幕上对知识分子的文化心态进行了深刻反思。它不但注重外在因素对个体命运的影响,还把镜头深入到形成中国知识分子特定性格的内在哲学文化层面,从外到内,由集体到个体。

原本只是普通的寻找棋子,最后却连根拔出一片“牛鬼蛇神”,让观众看到了体制的荒诞,官僚主义的腐朽。

除了主题上的深度挖掘,影片对现实情境还进行艺术性的作者性加工。

影片利用超常的色彩与构图处理,反映出不同于常态的生活造型符号和环境因素的象征意味,从而使影片具有不同于普通现实主义影片的风格化特征。

毫不夸张的说,从电影美学意义上说,《黑炮事件》可以看作中国电影史上较早出现的,具有“色彩”表现主义特性的作者电影。

影片中,对于红色与白色的风格化运营,在内地影坛上极为超前。色彩丰富了角色的心理,表现了人物的性格状态。在塑造角色的同时,推进了叙事,对于氛围营造起到了重要作用,甚至还隐喻了主题。

除色彩外,影片对各种非现实主义变形手法的运用,同样颇为超前。

房屋建筑的积木感,高度工业化设备的几何图形,巨大崇拜的现代感,以及有意用大色块构图和粗放线条勾勒的城市景物,在影片中显得怪诞,在流动的镜头里形成夸张的后现代主义工业背景,强烈地勾画出现代化的物质生产与非现代化的精神状态之间的激烈冲突。

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还是刘子枫入木三分的表演,他将中国知识分子在现实化进程中,遭遇的种种限制,以及由此引发的苦闷,展现得淋漓尽致。失去主体位置,自我身份认同,被边缘化的酸楚,放到现在也一点不过时。

如果说《黑炮事件》是黑色现实主义,那么《错位》则是科幻现实主义。两部影片的主题殊途同归,都是对官僚体制的揭露,人性异化的呈现。

《错位》中,男主角赵书信(刘子枫 饰)因为厌倦了开会,制造了一个机器人替身。一开始机器人和主人相安无事,但随着机器人的主体觉醒,身为人类的制造者反而陷入被动,机器人的行为越加变本加厉,发起了令人背脊发寒的反抗。

一点不夸张,《错位》放在大陆电影里实在是过于“超前”的存在。充斥着压迫感的构图,游离的雾气和超现实的布景,精妙的转场剪辑,以及放纵的色彩搭配。单就美术风格来讲,甚至有了点库布里克的味道,哪怕几十年过去,也没几部内地电影能在这方面向其逼近。

两部影片的男主角都是刘子枫,而导演为黄建新,这令影片在风格和主题上都有一定的承接。

特别是《错位》,很大程度上依赖刘子枫的精湛演技。

多年后,刘子枫接受采访时说,“我一路的艺术人生,每接一部戏,没有想过一个我要得奖,全是凭自己对艺术的一股热情、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