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搬运两篇第一视角的新冠科普文,内容转自在美行医的“健康博主”@阿司匹林42195米。第一篇是英国医务工作者海伦第一次感染新冠后的自述,第二篇是阿司匹林老师转述儿子第二次感染新冠后的情况。
搬运信息的原因很简单,我虽然是个百无一用的文科生,但好歹识几个字,也读过几本科普书,万万说不出原卫生部高部长的那些话——人类与病毒是“有你无我、你死我活”的关系;不是人类消灭病毒,就是人类被病毒吞噬,从来没有人类“与病毒长期共存”。
所以,我会默认感染新冠终将成为一种必然,在这种情况下,越早了解相关信息并做好心理准备,越对我们有利。至少不会恐慌,绝望,或者将自己的健康拱手交给某些并不真心在乎你的人。
得了新冠 —— 一次照书生病的经历
文| 海伦(英国医务人员)
常在河边走,终于湿了脚。与狼共舞了两年,看到同事一个个地中招,我总庆幸自己的幸运,但上周,这分骄傲荡然无存,我也中招了。整个过程就像照书生病,觉得有点意思,与大家分享一下。
上周一,在新冠观察处值了个夜班。
周三下午就开始感不适,感觉忽冷忽热的,体温37.8,自查抗原阴性。
周四,体温升到39, 喉咙巨痛(我用了巨字是因为那痛确实像喉咙里烧了一把火),频繁干咳,嗅觉还在,味觉怪异,吃什么都是臭猪肉味。但查抗原还是阴性。
周五,症状依旧,抗原终于显阳了。
周六,开始腹泻。发烧几天和喉咙痛,基本吃不下多少东西,这下子来个腹泻,我觉得有点扛不住,赶快向我们科的一位主任医师求助,问她我是否可以得到辉瑞的特效药Paxlovid, 她叫我去住院补液, 而且希望能为我申请这药,她们没权力开,只有新冠住家支持小组的医生才能开。
结果没拿到因为我不符合条件。这药在英是£500/疗程,自己不需要花钱,但NHS现在只给免疫低下或者有其它高危因素的病人。不过,她给我做了很多检查,基本都正常,排除了肺栓塞, 肺部没感染,肝肾功能都正常。我也放心了要求出院。
周日,虽然还发烧,38度和干咳,喉咙痛突然消退,腹泻停止,连味觉也正常了。折腾我那么多天那么辛苦,他们撤退的那么快,竟然连个告别都没有。走就走吧,走的远远的,不要回来了。
这周一, 烧也退了。
我个人这个经历验证了我们在群里学到的有关奥密克戎的特性和叶教授给我们传授的免疫学中人机体抵抗奥密克戎的理论,我叫它“三股线理论”。我在下面会给大家介绍它。
首先,从周一夜班被感染到周三下午出现症状,奥密克戎的潜伏期确实是短。它来势汹汹,很快就围攻我的喉咙引发高烧,但也就徘徊在喉与气管之间,不往肺部走。开始两天抗原都阴性,(如查核酸 应该是阳性了)直到第三天(感染后的第四天)抗原才阳。
所谓三股线理论就是在自然感染奥密克戎或接种疫苗后,人体免疫系统从3方面产生免疫应答来对付入侵的或再次入侵的病毒。
第一道防线是B细胞产生的抗体,又叫“中和性”抗体。它们能发现入侵者,将其一网打尽。中和抗体水平就是衡量免疫保护水平的指标。然而,这些B细胞们是短命的,产生的中和抗体水平不能维持很长时间,2-3个月后会快速下降,6个月后基本不能起保护作用了。
幸好,免疫记忆依赖的不仅仅是抗体,我们还有能与病毒表面紧密结合的长寿B细胞。感染或接种一个月后,它们变成在血液中巡逻的记忆B细胞。这些特种兵们有侦查功能,能认出再次出现的入侵者,然后迅速进入“生发中心训练营”进行分裂,变成能产生抗体的浆细胞。这个唤醒期需5-6天。
免疫记忆的第三根支柱是T细胞。遇抗原时,T细胞会进入“生发中心训练营”。在那里,它们增殖形成一个效应细胞池,清除感染。杀伤性T细胞(我叫它们机关枪手)会迅速分裂,杀死受感染的细胞。这个启动过程也需要5-6天。当威胁退去,它们中的一部分以记忆T细胞形式驻留在不同组织内继续蹲守新的感染。
我打了3针辉瑞疫苗。第三针是在去年10月初,七个月了,按理论,我已不受中和抗体的保护,确实如此。但我期待着我的记忆B细胞们,记忆T细胞们和杀伤T细胞们出来帮我。每天我都在呼唤着他们:宝贝们,快点出来吧?我需要你们。但我也知道它们需5-6天的唤醒期。
躺在床上,把叶教授发的课程又学了一遍,每天都在计算着里面的战斗进行到那个阶段了,我的记忆B和T细胞们都进入生发中心训练营了吗? 果然,不负我望,他们带着他们刚训练出来的兵发起了反攻,把那些作孽的毒寇杀得片甲不留。
刚好是在感染后的第六天啊,我的病情突然出现拐点。很快所有症状都消失了(还有点干咳)。
要知道,除了扑热息痛,全过程,我什么药都没吃,也没什么药可用的。“干得漂亮!辛苦了,孩子们。”“不辛苦,保卫妈妈是天职。”
俺儿子又一次成了小阳人
文| 阿司匹林42195米
儿子告诉我他又被新冠感染的时候,我吃了一惊。
毕竟,接种过疫苗并且感染过新冠的他,保护力应该是最强的。而且,家里别人都好好的,怎么这人对新冠病毒的吸引力这么大呢?
再一想,也不是很奇怪。
1、上次是感染了德尔塔。奥密克戎病毒株免疫逃逸明显,能穿透以前感染和疫苗得到的保护力。这就是为什么奥密克戎时代英国再次感染的百分比是之前的近十倍:奥密克戎前1.4%,奥密克戎后10.7%。
2、疫苗/感染对病毒感染的保护效果下降得很快,这是由新冠病毒的特点决定的,现在所有的疫苗都有这个问题,再好的疫苗也逃不脱。儿子上次感染是去年十月份,到现在6个月,抗体水平下降了很多。
3、他住集体宿舍,被感染的机会多。再说最近美国病例在上涨,社区传播较多。
那什么样的人更容易被再次感染呢?英国的数据揭示了这些因素:
没接种疫苗的人(接种疫苗产生的免疫力对防感染有一定效果);
首次感染症状轻或病毒载量低的人(上次感染产生的免疫力较弱);
年轻人(可能出去活动多,被感染的机会多);
穷地区的人。
这位同学上次感染有发烧和各种感冒症状,只吃了布洛芬退烧。
这次感染他说不清症状,因为期末考试期间严重睡眠不足,头疼、发冷、和一次睡了14个小时,可能部分原因只是缺觉,他什么药都没吃。
这件事学到两个教训:
1、即使接种疫苗了也被感染过了,随着时间推移,还有可能被再次感染。我们需要接受这个现实,对新冠摆正认识。
2、好在“疫苗+感染”对住院/死亡的保护还是最好的,再得一次感冒没啥,该打疫苗还是得打。
最后再次说明,以上两位新冠感染者均完成了高效的疫苗接种,无视这一前提而直接得出“新冠一点也不可怕”的结论,显然是不严谨的。我们从来没有散布过“疫苗无用”论,也从来没有鼓吹过“彻底躺平”论,我们质疑的始终是那些违背科学、违背人性、自以为是的防控策略。
互联网是有记忆的,2020年12月,简中媒体就报道过西方国家启动疫苗接种并优先老年人等高风险群体的防疫策略。你觉得人家现在“躺平”了,那是因为人家一早已经把该做的、能做的都尽力做好了。在暑假的前半段写完所有作业的孩子,当然可以轻松自在地享受暑假的后半段,要愚蠢到什么程度才会相信人家从来没有好好写过作业?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