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日报客户端消息,5月8日是世界微笑日,重庆日报记者从市教委获悉,为呵护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近年来我市持续推进学校心理辅导室建设,2022年力争实现全市中小学心理辅导室覆盖率达到85%以上。

重庆市登记在册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人员有17747名

“我希望我今后能够主动面对乌云恶魔,不再受黑色绑带的束缚,也希望所有的同学都能够打败心中的乌云恶魔,迎来美好的太阳朋友!”5月7日上午,“你笑起来真好看”江北区第二届中小学心理健康节在玉带山小学举行,心理剧《乌云乌云快走开》吸引了无数双小眼睛的注意。

“我们希望通过乌云、太阳等具象的事物,引导学生了解情绪模式,并学会调节情绪的方法。”该校有关负责人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与其匆匆步入爱河,不如静静等待成长。”前不久,一场青春期心理健康专题讲座在九龙坡区铁马小学举行,心理辅导老师通过妙趣横生的语言,给学生们上了生动的一课。

不仅仅是这些学校,据了解,近年来我市大力推进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全市中小学均配齐了专兼职心理健康教师,截至目前,我市登记在册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人员有17747名,专职教师覆盖规模持续提升;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纳入2022年全市中小学春季“开学第一课”主题教育活动和开学检查内容;2021年全市中小学共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约5200余场(次),覆盖400余万名中小学生。

此外,各中小学严格落实至少每2周1课时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持续加强学生抗挫能力教育、生命教育和防欺凌教育;科学规范建设心理辅导中心(室)。

“我们还为家庭提供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学校每学期至少开展1次家长心理健康知识普及宣传教育活动,引导家长科学参与心理健康教育。”市教委有关负责人说。

中小学生主要存在学习心理、人际交往、自我意识等问题

“研究孩子们常见的心理问题,并探索相应的教育对策已成为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合川区钱塘中学副校长王雪玲撰文表示,当下,中小学生有三大心理问题:一是学习心理问题,主要包括学习技能问题和一般学习问题两大类,具体表现为:学习中心情烦躁、抑郁、好发怒、不想学习;上课不愿听讲,影响课堂纪律;作业马虎,害怕考试,有的用作弊来应对考试。

二是人际交往问题,尤其是从小学进入初中阶段特别明显,表现为不愿合群、不愿与人接触、总是游离于集体之外;与人交往或退缩畏惧、自卑孤独,或妄自尊大、目中无人;对人心存厌烦、鄙视或戒备心理、内心感觉孤独、寂寞,心理矛盾日益加剧和突出。

三是自我意识问题,具体表现为部分学生要么过低估计自己的能力,自我否定、自我压抑、悲观失望,有强烈的自卑感,缺乏自信;要么自我意识膨胀,过高估计自己的现状,把幻想当现实,而一旦遭受挫折,便极易滑到自我萎缩的境地而一蹶不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什么会出现这些心理问题?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精神科副主任医师周新雨说,社会上有不少人把心理问题归结于孩子本身,其实不然。“以抑郁为例,尽管青少年抑郁症的病因目前并不清楚,但更多的调查表明抑郁受社会环境因素影响更大,特别是家庭与学校环境,但并不能简单归因于某个因素。”周新雨说。

解决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

据了解,《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实施手册》中明确要求:“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学会学习和生活,提高自主自助和自我教育能力,増强调控心理、应对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形成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那该如何帮助孩子们?周新雨认为,解决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学校应该配置充足的专职心理健康教师,对有抑郁倾向的孩子及时进行心理辅导,不倡导体罚教育;对家庭来说,营造民主的氛围,对孩子给予建议却不强迫支配。

据市教委有关负责人介绍,我市将打通医校协作通道,指导各中小学校与辖区精神卫生中心或三甲医院通过签订合作协议等方式,搭建师生心理障碍诊断、转介、治疗的绿色通道,为学校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提供培训和指导。

原标题:重庆:年内中小学心理辅导室覆盖率力争达到85%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