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每个人均需长期佩带口罩,但随着天气逐渐变热,皮肤科门诊出现了一些患者,他们发病的原因是由于佩戴口罩而引起。长期佩戴口罩可影响表皮微生物定植,造成表皮微生态失衡,从而促使皮肤天然防御机制与其他保护机制的紊乱,诱导常见皮肤病的产生。

一、形成的原因

1、口罩的材料

口罩的材料有无纺布、熔喷布、纱布、纤维、活性炭、金属夹条等,部分人群可能对其中的一种或几种材料过敏。

2、戴口罩形成的环境

佩戴口罩后,鼻腔里呼岀的湿气、说话时的飞沫会在嘴与鼻腔周围形成局部潮湿温热的环境。一些细菌、微尘颗粒物很容易附着在口罩外表面,一些微生物如痤疮丙酸杆菌、马拉色菌和螨虫等在这种湿热的环境下过度生长。

3、口罩的舒适度

长时间佩戴大小型号不合适的口罩时,可导致皮肤组织受压、摩擦而出现机械性或压力性伤害。此外口罩在长时间使用后,遇到汗水、潮湿的环境时没有及时更换,更容易使皮肤产生摩擦伤和皮肤过敏

二、佩戴口罩相关皮肤问题的表现

1、皮肤压力性损伤:在口罩紧密接触的鼻 梁、眼眶、额头、耳后等处出现压痕、摩擦性损伤, 皮肤破损的程度不一,临床表现为压痕、肿胀、擦伤、紫瘢、水疱甚至溃烂等。

2、接触(过敏)性皮炎:在口罩与面部接触的部位就容易岀现红斑、肿胀甚至糜烂、水泡, 不及时处理,容易继发感染,并增加病毒感染的风险。

3、皮肤浸渍:长时间佩戴口罩的情况下,形成湿热的环境,易形成皮肤浸渍,临床表现为局部皮肤质地变软,起皱、蜕皮等变化,继而可能出现红斑、红肿、辍裂、溃疡、皮肤破损等,进一步继发感染。

4、痤疮样损害:在疫情防控中,体内雄激素水平及其代谢发生变化,产生丘疹、红斑、脓疱等,形成痤疮样损害;或因为饮食、作息不律而使原有痤疮的病情加重。

三、治疗方法:

1、停止佩戴引起过敏的口罩。可尝试更换其他品牌口罩或选择纯棉的口罩。在室外空旷通风处,人稀少时确定安全的环境下,可以摘下口罩,让面部皮肤充分暴露,渐渐恢复其防御功能。

2、口服用药:常用的药有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抗组胺药。可选用具有清热作用的中成药或中药制剂。系统治疗痤疮。

3、局部用药:出现红肿情况,可选用冷湿敷的方法,使用具有安抚作用的中药液或生长因子溶液;有红斑丘疹脱屑时,可使用氧化锌膏、生长因子乳膏等治疗;皮肤破损时预防感染可选抗生素软膏。注意避免使用激素类药膏。后期应及时选用具有修复皮肤屏障功能的乳膏。

总之,病情较重时应及时就诊于正规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