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认为硬件产品的未来趋势就是「模块化」。

在知晓宁梵计划推出 NE4 Evolution 这款产品时我便表达了这个看法。这款耳塞很创新性地采用了模块化设计,利用更换分频面板来实现声音上的变化,这种对于声音的玩法前所未见,也勾起了我对它的极大好奇。谈起模块化,市面上采用模块化设计的产品并不多,我个人印象比较深刻的只有两款,一是 LG 的 G5,当年应该是首款采用了模块化思路去设计的旗舰机型,可更换的下巴模块赋予这款产品很多亮点,而另一款是 Framework 的模块化笔记本电脑,其完整的模块化结构让消费者后期可以自由升级产品,使得产品本身拥有了无限可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于模块化的追求和探索并不容易,且不谈技术层面,单从商业角度来说,模块化的产品想取得市场上的成功相当困难,毕竟模块化设计的核心理念就是让消费者自行升级、迭代,通过更换部分硬件的方式延续产品本身的生命周期,从而达到低成本、长周期的产品使用体验。对于消费者来说这无疑是一件好事,但对于商家来说,给出了模块化的选择,这也就意味着品牌方需要提供大量的独立模块产品,成本投入巨大,且销量必然依赖于产品本体的市场存量,这样一来如果产品本体的销量并不高,后续的模块产品基本等于赔钱赚吆喝,这也是为什么现如今的产品大多数还是以高集成度为主。

敢于尝试且推出模块化产品的品牌我都很佩服,至少证明了他们勇于在产品层面进行创新,且对于用户体验有着执着的追求,很明显,NF Audio 宁梵声学就是这样的品牌。

近些年宁梵声学的品牌格调一直不错,从品牌风格到包装设计都透露出了一种年轻潮流的气息,这和早期宁梵声学的那种技术硬核派有所区别,更有意思的是我曾拿过 NA2+ 的包装给过一些同事做参考,他们也均表达了正向的回馈,这证明在品牌重塑上宁梵声学是成功的。NE4 Evolution 的包装设计也是延续了现阶段宁梵声学的品宣风格:醒目的字体 + 个性的排版,这种年轻化的包装视觉给产品相当加分,对于一些盒控来说也更愿意将其收藏起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包装,其内部的配件依旧是能给的基本都给你了。除去耳机本体和附赠的两个可更换分频面板外,还有收纳盒、6.35-3.5 转接头、7 对硅胶耳帽、内六角扳手和备用螺丝。由于 NE4 Evolution 的面板更换需要螺丝固定,所以这里面的内六角扳手可一定要保存好。虽说 NE4 Evolution 的配件固然豪华,但我这里也想提个建议,既然产品本身的一大卖点是可更换模块,那么针对模块和扳手是否可以单独设计一个收纳包呢?毕竟要是全放原配的收纳盒里,没有固定的模块槽位可能会容易遗失,这也是我在使用过程中比较纠结的地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NE4 Evolution 标配三个可更换分频面板,它们分别是「流行」、「均衡」与「通透」,在声音表现上区别非常大,基本上是一耳朵的差别,这也是更换分频面板和调音开关的不同之处,这里也简单科普一下什么是分频面板。分频面板实际上就是将多单元耳塞中的分频器电路架构外置,通过不同的电路设计赋予耳塞完全不同的声音表现,其与调音开关存在着本质上的差别,你可以将调音开关理解为对于耳塞的声音的调整,而分频面板是对于耳塞声音的变化,这个程度就有着很大区别。由于分频器外置,这也使得设计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修改架构,耳塞的单元不变,但声音却一直在变。

大致了解了分频面板的作用后我们再看一下 NE4 Evolution 的这三个标配分频面板。为了直观,官方用了不同颜色来区分它们,「流行」是红色、「均衡」是黑色,而「通透」是蓝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官方提供的频响曲线上可以看出,「流行」面板的低频更为突出,架构上采用了低 + 中 + 高 × 2 的三分频设计,整体的音色浑厚且饱满,「均衡」面板则正如其名,三频表现都很平衡,声音线条干净且中性,架构上采用了超低 + 全频 + 高 × 2 的三分频设计,而「通透」面板是这三个面板中个人最为喜爱的,其曲线在高频段有着一定的凸起,声音算是在「均衡」面板上变更为透亮了,可以说全频段表现是均衡中带着一点华丽感,架构上采用了全频 + 高 × 2 的二分频设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种面板代表着 NE4 Evolution 三种完全不同的声音取向,如果宁梵声学一直不断地丰富面板配件,那么理论上所有的消费者都可以通过这款耳塞寻觅到自己喜欢的声音。也正是近期,在距离 NE4 Evolution 上市 8 个月后,宁梵声学推出了第一款独立的可更换面板,其名为「透明探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款面板的诞生之路颇为曲折,跳票了许久才正式亮相。其全透明的塑料外壳可以直接看到内部的电路结构,看习惯了全金属 CNC 的外壳后,这种透明件反倒是十分新鲜,更为重要的是对于很多理工男来说,这种把电路外露的设计简直不能再骚气了!其官方定价为 199 元,但宁梵声学为了表示对初期支持 NE4 Evolution 用户的感谢,这款面板对 4 月 20 日之前购买 NE4 Evolution 的消费者免费提供,这局面,不得不说很良心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透明探索」这款面板的声音我个人也相当喜欢,其架构采用了超低 + 全频 + 高 × 2 的三分频设计,其频响曲线在低频部分有着微微隆起,高频部分延续了「通透」面板的风格,在声音上兼顾了氛围感和通透感,可能是目前 NE4 Evolution 四款可更换分频面板中声音适应性最好的一个,如果你有着选择困难症,那么我可能更为推荐你用「透明探索」这款面板聆听。

由于 NE4 Evolution 的声音变化过于丰富,下面关于具体听感的描述也均基于「透明探索」面板得出,从某种程度上来说,NE4 Evolution 是一款不建议参考别人听感的耳塞,毕竟它的可能性实在是太多了,固定化的听感描述反而不能表达它的全部,感兴趣的朋友一定得亲自试一下才能体会它的魅力。

首先可以明确的是,无论是接哪款面板,NE4 Evolution 本身都并不难驱动,所以如果你没有准备音乐播放器这样的器材,那么一条外置解码小尾巴一样可以获得不错的听感体验,这里我为了能够探究 NE4 Evolution 的真实水准,以 Astell&Kern 的 SA700 和飞傲的 M17 作为参考前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以说,「透明探索」面板下的 NE4 Evolution 声音通透之中还带着温润感,这种音色有点像是将「通透」面板和「均衡」面板的优势相互融合, 其声音线条干净且鲜明,人声表现略亮,稍稍带着一点毛刺感,低频量感适中,给足了驱动力后低频的厚度和力度均会上升,但整体的声音温润感会降低,音色会偏向素质流一些。高频部分,「透明探索」面板继承了「通透」面板的风格,这也是我个人尤为喜欢的地方,其高频的亮度、华丽感和延展性均有着不错的表现,「通透」面板由于在中低频部分过于平淡,所以整体音色会显得过于单薄,而「透明探索」面板则不存在这样的问题,不但保留了高频部分的透亮感,适当的声音厚度也给与了不错的听感体验。

有意思的是,在接 SA700 和 M17 的情况下 NE4 Evolution 有着两种不同的声音趋势。SA700 的声音驱动力不强,但音色温和,搭配 NE4 Evolution 时可以一定程度上中和其线条中的毛刺感,整体听感相当顺滑柔和,至于 M17 本身的驱动力很足,基本在中增益的情况下推 NE4 Evolution 也能获得更多的信息量,但此时的声音就更为中性一些,这也和 M17 本身音色比较中正有关,两者搭配下的声音更为干净,能够呈现出更多的声音细节,声场也会变宽,但线条中的毛刺感也会尤为明显。这一个偏听感流一个偏素质流,加上其面板、线材、耳帽可换,如何搭配组合,想必还是有着蛮多玩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NE4 Evolution 本身采用了成熟的四动铁声学架构,包括了楼氏 22955 低频单元 + 29689 中高频单元 + 复合高频单元 31736,这些动铁单元本身的素质就已经在诸多经典耳塞型号上得到验证,这说明单论声音素质层面 NE4 Evolution 是有着扎实的硬件规格的,声音表现如何完全可以靠不同的分频面板来实现,宁梵声学的老羊同志也称更愿意叫 NE4 Evolution 为「具有四颗动铁单元的声音平台」,而不是四动铁单元耳塞,这就直接表明了这款耳塞产品的独特性,更多玩法与更多可能是 NE4 Evolution 给我留下的最大印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后还是那句话,NE4 Evolution 是一款不能参考任何人听感的耳塞产品,得益于它独特的可更换分频面板设计,它的声音有了不确定性,或者它的声音完全决定于品牌方的 DLC 支援和你的搭配组合。就现有的四枚面板来说,NE4 Evolution 也显现出了它独特的声音体验,你可以借助它听到浑厚有力的低频动态,也可以听到细腻透亮的高频表现,还可以听到中性均衡的准确三频,更可以听到乐感充沛的活力演绎,这四种声音区别甚远,却因为一款产品又相互交织,模块化的 NE4 Evolution 真的诠释了声音的新玩法:「无限组合下的无限可能。」

官方售价 4599 元的 NE4 Evolution 在我看来并不算昂贵,至少在官方后续不断更新可更换分频面板的基础上,你基本可以靠低成本的投入来获得完全不同的声音体验,换个面板就等于换了条耳塞,那实际上这样的玩法反而省下了不少钱。现在我只希望宁梵声学能够坚持下去,硬件模块化的路必然很艰难,但这种创新会让品牌得到更多的认可与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