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URBAN

REGENERATION

没有被禁锢的城市(中)

就像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青春时代一样,每一个国家、每一座城市也都有自己的“建筑时代”。

——隈研吾

作为工业经济的遗存,老旧厂房记录了城市发展的印记。随着城市经济结构转变、产业升级调整,老旧厂房成为了“寸土寸金”的城市“闲置空间”。

每个城市都有属于自己的建筑时代,不同的建筑风格除了赋予城市不同的风貌之外,也为城市带去了不一样的鲜活动力。本期城市再生月将带领大家一起感受建筑时代的更迭,感受每一个城市的凋落与再生。

看看如何破解城市闲置空间难题,让老旧厂房焕发新的活力?

H

809兵工厂遗址改造-

崖顶茶吧

湖北 宜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改造后 ©此间建筑摄影

在悬崖边喝茶

809工厂曾经是老三线兵工厂,1990年代逐渐停产并废弃。整体项目旨在通过对这个废弃工厂的改造和再利用,在保护和展现建筑原始面貌的同时,形成新的使用功能,使废弃工业设施复活,进入当代生活。

厂区内建筑分为酒店部分及配套娱乐部分,酒店部分由含有大堂、艺术展厅、四栋客房、西餐厅组成,配套娱乐部分由接待中心、中餐厅、书吧、时光礼堂、亲子活动中心及崖顶茶吧组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改造前

设计的出发点是对“繁与简”、“轻与重”两对变量的思考。建筑的体量设计从最简单的长方体出发,长方体长边垂直于悬崖边缘,整体向悬崖外挑出约3米,方体底部由钢柱支撑架空,形成了悬浮于悬崖之上的视觉效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H

良友红坊文化艺术社区

湖北 武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改造后 ©赵奕龙

法国梧桐、红砖、红瓦、松木...

武汉良友红坊文化艺术社区前身是1960年代的老厂房,1990年代又被作为建材市场使用。城市化的进程使得这个位于汉口三环线内的厂区逐步被边缘化:杂草丛生,建筑破旧,排水不畅等等问题困扰着这个原来的城市“棕地”,也使得这个节点如同一块城市伤疤,亟需一场在地“手术”。

2018年,UAO着手对园区的景观及核心建筑ADC艺术设计中心进行改造设计,立志将之改造为文化创意企业的办公园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改造前 ©UAO

场地原有的法国梧桐,红砖厂房、坡屋顶红瓦屋面,内部松木桁架,园区内典型80年代的庭院设施、高耸的红砖烟囱、水塔等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些在70-80年代“单位大院“里日常的物件或构筑物,突然出现在现代化大都市的核心区域内,回到自己小时候那种单位大院里生活的亲切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红砖铺筑的3m宽斜轴线 ©赵奕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ADC艺术设计中心 ©赵奕龙

H

华润置地武汉啤酒

博物馆

湖北 武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改造后

沉浸于麦田的色调中

华润置地武汉啤酒博物馆的前身,是在上个世纪末期最高产值曾跻身全国前五名的“东啤啤酒厂”,作为东西湖区的利税大户,产值占了武汉东西湖区总产值的一半以上,是当时的支柱产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改造前

如今计划于原基地建构一座现代的啤酒博物馆,旨在希望昔日酿酒机械提炼为建筑语汇,营造别于传统博物馆的参访行为,并连结地景新旧意涵与共同记忆。突破整齐而静态的线性展列,我们模拟并放大某些酿酒器材的尺度至建筑规格,透过隐约的既视印象,观者感受自身缩小如原料分子流动其中,过去看展习惯立于外部的旁观颠覆为进入其中的参与。以建筑为器,这座新造的皿承装着啤酒厂跨世纪的年岁、经验与知识,运用当代美学语汇沁人心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J

长春水文化生态园

吉林 长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改造后

城市共生

长春水文化生态园项目原址是1932年建造的长春市第一净水厂,蕴藏80年长春市供水文化印记,是弥足珍贵的工业遗迹。现今通过改造及功能置换,其成为了文化艺术社区。

设计中,最大程度保留了原生态自然环境,最大程度尊重了历史痕迹,最大程度融入当代生活方式。设计突出三方面特色,首先,以景观思维统筹了规划、建筑、景观、艺术装置等多专业;其次,景观设计突出系统性,形成了慢行系统、原址动植物生态系统、水生态自净化系统;再者,严格控制设计强度,突出功能化、人文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改造前:长春市第一净水厂

再生——共生的设计思辨

景观思维统筹规划、建筑、景观、艺术装置等专业;基于城市功能、历史人文、生态设计的综合性思考;最大程度保护生态绿化自愿/最大程度尊重历史文化遗迹/最大程度塑造城市生态活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市民休闲生活方式的激活

密林里的游戏场

与大树共同生长的空间

J

长拖1958·铸光仓

吉林 长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改造后鸟瞰图

“璀璨之星”

建于1961年的长春拖拉机厂,曾经是新中国最先进的生产力和最时髦的生活方式的代表。随着时代的发展,长拖在2006年宣布破产并关闭,厂房被废弃使用。

2020年启动对原拖拉机厂进行重新规划,让原本最时髦的厂区重回历史舞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改造前鸟瞰图

整个园区共有6栋大型厂房建筑。改造以尊重历史文脉为前提,我们希望跨越“创意园区”式的单一文保方式,建构一个以历史工业遗产为依托,集文化,商业,社区,艺术为一体的开放城市街区。而#3厂房“铸造车间”是第一个改造的厂房。它既是一个文保建筑,同时也希望能成为一个活跃的文化商业综合体,激活社区,加速整个园区改造的步伐。这就要求设计师冲破狭义的建筑视角,以人的活动为出发点,整合空间,景观,艺术,商业策划等资源,创造出一个真实的,具有持续活力的“城市客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改造前文保建筑:#3厂房“铸造车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改造后文保建筑:#3厂房“铸造车间”

J

智能制造新都市产业园

江苏 南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改造后

特色化城市展览新空间

江苏智能制造新都市产业园前身为南京第二机床厂有限公司,成立于1959年,是南京市老牌明星工业企业,也是南京市重点装备制造业企业,一度承载着南京这个六朝古都在新中国之后,于建造业领域内的辉煌历史。

上世纪八十年代,二机床厂迁出。2020年底,江苏智能制造新都市产业园正式启动改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改造前

江苏智能制造新都市产业园是“智能制造装备产业链”四个重点园区中唯一一个民营园区,不仅需要继续传承城市工业基因与历史情怀,更需要以自身的蜕变来引领古都新发展。

建筑师在项目设计中将红色元素不断穿插于室内外空间之后,灯光设计也把这一点进行了延续与提炼,在局部区域选用以红色为主,并通过灯光控制做到可切换色彩主题,打造个性化的光影艺术表达。使得原有的厚重的工业气息变得时髦与前卫,点题古今融合,旧貌换新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J

绿地香港 · 也今东南

江苏 扬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改造后

建筑储藏着城市的过往

旧址为拥有61年历史的扬州冶金厂,随着时代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在不断加深,重工业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一方面面临扬州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拓展推陈出新,另一方面是旧有工业遗产记忆的保留保存,如何在原有冶金厂城市记忆与新人居中寻求平衡、进步,这是设计面对的重大考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改造前

该项目旨在通过象征性的设计手法展示工厂的生产历史和生活故事,希望在保护原有工业文化的同时,为现代城市居民提供一处富有活力的城市广场。项目中主要材料红砖回收自旧工厂建筑,再重新应用到新建筑外墙和景观中,原始工厂设备被保留在公共广场上展示,这些元素能进一步增强场地的工业特征,以兼具互动、趣味与纪念功能的形式在场地保留,让记忆中的冶金厂精神以更加亲近的方式体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J

国创园20#门厅改造及LOUGNE SUIT定制店设计

江苏 南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改造后

绅士的品格

旧址原为第二机床厂的机加工车间,建于上世纪80年代。2012年整栋楼改造为办公功能,改造要求将门厅转化为商业,作为LOUNGE SUIT男装定制店展示空间,运营模式为预约制,整体氛围要求低调且有仪式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改造前

为了处理好工业尺度园区中堆砌废弃设备的消极空间,设计利用南北厂房之间的间隙创造新的办公流线,沿建筑南侧墙面,经过自然建造的小路到达二楼与三楼办公室。设计对原有门厅进行改造,将原本机械尺度的大门,压缩为适合人体尺度的入口空间。外露的洞石地面,挑高的走廊,让进入空间具有仪式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L

沈阳沈海东贸库

辽宁 沈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改造后

创意历史情调社区

沈阳沈海东贸库项目是利用工业建筑遗产“东贸库”和“沈海热电厂”老建筑进行改造的旧改项目。保护好这些历史建筑的痕迹与故事,并将其打造成全新的高端情调社区,使其成为大东区工业文化遗产新名片,是这个项目的改造初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改造前

东贸库始建于1950年,曾在1993年被贸易部授予“中华老字号”企业称号。沈海热电厂、沈海铁路和东贸库的过去,是独属于沈阳这座城市的历史肌理,承载着不同年代的城市记忆。未来将带动大东区的城市更新,成为引领大东区城市文化的新地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S

烟台亚东柒号文创园

山东 烟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改造后

一座园区掀起一波浪潮

亚东柒号前身曾是一处废旧的工业遗存,经设计改造后亚东柒号焕然成为聚文创、时尚等机构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改造前

从工业厂房到商业空间,除了功能与形态的更新,交通优化亦是关键。设计师重新规划F栋厂房功能配置:在1—2层商业之上设置停车楼(3—6F),优化商业空间价值的同时将原本混杂、低效率的交通流线在竖直方向重新整理。

延续烟台的城市基因,建筑师为这片曾经的标准件生产厂房,植入具有海洋意向的形式语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S

济南博翠明湖纺织

文化艺术馆

山东 济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改造后

感受历史的厚度和温情

  济南第四棉纺织厂承袭创建于1932年的成通纱厂,是一处珍贵的工业遗产,它不仅见证着工厂的悠久历史和时代变迁,也同时见证了纺织业在中国北方的兴衰史。厂区内老车间基本保存完好,仍保留着当年的建筑格局和历史风貌,颇有时代气息。

如今,在国棉四厂厂址的位置将要进行大规模的改造,为了更好地保留住过往的记忆,让人们可以感受到历史的厚度和温情,原址中的几处旧厂房将被改造并重新利用, 为一个未来的全新社区保留并注入历史的印迹和新鲜的活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改造前

空间的创意灵感来自记忆中纺织车间轰鸣热烈的生产线场景。密集的纺织纱锭成为主要的视觉符号。按照原来纺织机床的样式,数量约5000个的纱锭排列组合形成序列感极强的空间矩阵构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S

春秋舍设计师酒店

陕西 西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改造后

古都中的现代艺术居所

一种60年与6000年,工业旧址与历史遗存相映衬的格局,正在演绎历史与前卫、厂房与文化兼容的美丽故事。

春秋舍设计师酒店座落于半坡国际艺术区内,由旧工业厂房与一栋老苏联建筑改造而成,设计完美结合工业旧厂房的沧桑感和现代艺术的时尚感。致力于打造成为西安市精品酒店的标志性建筑。其带有浓厚的时代记忆,将那段曾经拥有的记忆变为实体,呈现出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过去的纺织城

置身于酒店,身处其中,带您回忆与体验那段时光。春秋舍设计师酒店为客人提供优质、细致入微的服务,将为住宿客人带来全新的体验和时髦的现代气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乌托邦与现实握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