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年轻人的奉献精神越来越弱了一些,都在搞钱。作为年轻人中的一份子,本来我都不想搭理他们,因为忙着搞钱,哪有功夫?转念一想,聊这个话题不也是在搞钱嘛,一举两得,不算亏本。

所以今天刚好借这块宝地回答一下这个问题,帮咱年轻人说说话,顺便搞一下钱。先说第一个问题,年轻人的奉献精神真的变弱了吗?肯定不是这样的。从社会各界的新闻报道来看,无论是抗洪救灾还是扶贫攻坚,现在的主力军都是八零后、九零后,这其中甚至有不少人还因此牺牲,说这代人奉献精神很弱,简直是对他们的侮辱。

当然你要对比上一代人的标准,差距肯定很大,但这个问题并不能怪年轻人,因为在当今市场经济的体制下,或者私有化的制度下,讲奉献可能生存下去都是一个问题,上一辈人这么做无可厚非,因为他们大部分时光都是在精神体制下度过的相当一部分人,哪怕按部就班,多少人安居乐业,即便你只是一个普通工人,收入也不低,养几个孩子不成问题。工厂还配有幼儿园、子弟小学、子弟中学等等,还有礼堂活动是为他们服务,住房、教育、医疗都不用发愁。这些东西国家都包圆了,没有了后顾之忧,肯定愿意奉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这一辈人都是在市场经济下出身的,你别说做工人了,就算你是985,211毕业的天之骄子,都被社会的压力搞得喘不过气来。关键是她们的要求还不高,仅仅是想有一间普普通通的房子,老婆孩子热炕头罢了。但是就这点要求,用尽六个钱包加30年的负债,都不一定搞得定能怪你亲妈。更为残酷的是,这种情况还在不断加剧。

最近十多年里,广义货币的供应量翻了五倍,资本收益和劳动收益相对比,仿佛隔着宇宙恒星,也就是说,一个活生生的年轻人靠着自己。双手劳动就不能搞的衣食住行,这世上最基本的生活条件,在这样的窘迫现实下,也造成了第二个问题,年轻人只能一心搞钱。他们不是不想有更高的目标、更伟大的理想,但是漂泊在自己奋斗多年的城市里,却毫无立锥之地,如何能考虑更宏大的怨气?拿我身边的朋友来说,奋斗了数十年15年,好不容易攒齐首付,准备驻扎在上海开启全新的生活,然而仅因为生活上的繁忙,拖了半年没有及时买房,价格就增加了一倍,所有的计划都成了水中月,镜中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夫妻俩十年的努力连资产增值的零头都赶不上,怎么不令人悲哀呢?当然既得利益者、社会精英会说,大城市本身就不是按普通立足的地方,你去次一级的城市不行吗?而现实是,不管你在哪个城市上班,面对高昂的生活成本都只能望而却步。以武汉为例普通大学毕业,一个月也就四到5000块钱的样子,而当地的房价也差不多到了17100平左右,剔除房租、生活开支等等,一年的努力依旧连个卫生间都买不起。

而且搞不好能到35岁就要面临失业的问题,不搞钱谁帮你?难道要等到延迟退休接近60岁的时候拿2000多块钱一个月过活吗?中间那20多年还要送外卖送快递进工厂,对吗?而且年轻人也要成家立业,不搞钱你给他们买房还贷啊,你给他们的娃买奶粉尿不湿吗?还是说上班工作你帮他们带孩子啊?所以指责年轻人不奉献,一心搞钱的那帮人不是蠢就是坏,物质是最基础最基础的内容,这点都没有谈一些虚头巴脑的东西有什么意义?

况且钱这东西不仅仅是生活用的,还要有安全感,稍微稍微在朋友圈都能看到某某朋友、同事、亲人、身边的人得了啥病,然后只能上水滴筹,特别凄惨。试问谁想遭遇这样的情况?所以多搞点钱有什么问题?至少能够为不可控的未来装上一份保险领域或许会到来的危机。毕竟年轻人现在一心搞钱,又不是一心抢钱,有什么毛病?说了这么多,回到话题的开头,我觉得可以用盲目的话做一个总结,那就是,人追求的不是财富,但必须要有足够维持尊严的生活,让自己能够不受阻挠地工作,能够慷慨,能够爽懒,能够独立,不是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果没有这个前提,还去指责年轻人没有奉献精神,一心想要搞钱,未免太苛刻了,有几个人能做得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