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条3000多年前的毛布裤子,乍一看,你会以为是现代人穿的。它的外观很时髦,裆部宽大、裤腿修身,和现代马裤相似,裤腿、裤脚有精美的编织花纹,腰间还配有一条编织腰带。

然而,经碳十四年代测定,它距今已3300年至4000年,是国内已知年代最早的合裆裤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吐鲁番洋海墓地出土的毛布裤子。(来源:吐鲁番博物馆提供)

这条裤子出土于新疆吐鲁番的洋海墓地,研究人员对它的结构进行分析时发现,它是由三块毛织片拼接缝合而成。其中,两块长方形织片做成两个裤腿,第三块织片呈“阶梯”十字形,做成裤裆,连接左右裤腿,并且覆盖住下腹,最终将两条独立裤筒转变为一条实用的裤子。

毛织片所用织线与缝合时所用缝线在颜色和质地上均一致。研究人员推测,这条裤子应该是由一人或者多人相互配合完成。

更让人们惊叹的是,这条裤子不仅外观时髦,还充分考虑到实用性。比如:为避免裤子行走时掉落,在腰间增加了一条编织腰带;为方便人们上下马,裆部进行了加宽处理;为防止膝盖处磨损,膝盖部位使用了特殊的编织工艺,更加结实、耐磨。

裤子的花纹和编织工艺也汇聚了本地及东西方不同的文化元素。臀部采用的缂织技法,是从地中海沿岸传来的;膝盖部位采用的勾连雷纹,是受中原文化的影响;腰部的阶梯纹,又是受中亚、西亚文化的影响。

3000多年前的人们是如何“发明”出工艺如此成熟的裤子的?研究人员结合墓葬中出土的马具、兵器等分析,裤子的出现可能和骑马盛行、战争频繁紧密相关。

当时,游牧生活方式盛行,人们游牧、狩猎、作战,都需要骑马,而穿着宽大的长袍和裙子根本没法骑马。于是,人们为方便骑马发明了裤子。

史料记载,我国中原地区的古代居民穿上有裆裤子是从战国时期才开始的。当时赵国赵武灵王实行“胡服骑射”军事改革,就是穿胡人的服装,学习胡人骑马射箭的作战方法,此后,裤子在中原“流行”起来。直到汉昭帝时期,人们才把有裆的这种服装叫作“裤”。

声明: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并未作任何商业用途,旨在为公众传递更多信息、服务大众。如因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务必在相关作品发表之日起30日内进行,我们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