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流行磨玻璃结节型肺癌可以养大一点再做的观点。只要是恶性的磨玻璃结节(微浸润腺癌或者浸润性腺癌),我不知道养大一点的意义何在?特别是混合性磨玻璃结节,随访的过程中,即使不长大(但也可以长肉),恶性程度高的亚型占比会越来越高,甚至出现高危因素,手术的根治率逐渐下降。

纯磨随访是安全的。但理论上,纯磨玻璃结节只能是非典型腺瘤样增生或原位腺癌。只要是出现了浸润灶(微浸润或者浸润性腺癌),就是混合性磨玻璃结节。

磨玻璃结节中的浸润灶或者浸润成分,对应的就是混合性磨玻璃结节中的实性成分。我们来学习定义:磨玻璃结节根据有无实性成分可分为纯GGN和混和型GGN。如果病灶内只用磨玻璃成分,不含有实性成分,称为纯磨玻璃结节;如果既有磨玻璃成分,又有实性成分,则称为混和型磨玻璃结节。

先搞搞清楚什么是GGN中的磨玻璃成分。GGN中的磨玻璃成分对应的是病理上的鳞屑样生长方式(又叫贴壁生长方式),影像学上表现为磨玻璃样影,指异常增生的上皮细胞或分化良好肿瘤细胞以鳞屑样生长或贴壁样生长,表现为增生的细胞沿现有的结构和肺泡壁生长而不侵犯基质、胸膜或血管,保持完整的肺泡结构,基底膜仅有轻度反应。磨玻璃结节中的实性成分,对应的就是浸润成分,是除外贴壁生长以外的其他生长方式的肿瘤细胞。

所以,混合性磨玻璃结节得警惕,以数据说话,介绍近期老米的一项研究,如下图。老米的大数据表明:平均2cm的1期混和性磨玻璃结节早期肺癌5年生存率只有69%-77%,包括所有4cm以下的无转移的混磨肺癌。

需要提醒的是:这项研究排除了微浸润腺癌、原位腺癌和非典型腺瘤样增生。如果加上了这些数据,生存率要高些。

这篇文章发表在胸外科领域权威杂志-胸外科年鉴上,这是一项真实世界大样本研究,纳入的病例数17000余例,主要的研究对象是I 期的惰性肺癌和磨玻璃结节型肺癌。

所有病例均来自USA国家癌症数据库,其中小于1cm的1A1肺癌1300余例,占比低。但所有病例的肿瘤的平均直径是1.7-2.0cm。总体来说,这些肺结节还比较小,分期比较早(见下图)。

下面直接介绍本研究摘要和结论:本文研究的背景是在COVID-19大流行期间,肺癌患者可能会因各种原因出现手术延迟。那么,针对典型肺类癌(惰性肺癌)和磨玻璃结节型肺癌,这种延长随访和延迟手术会不会影响预后?这个研究直接瞄准这一痛点。

本研究利用数据库(2004-2015)评估了既往因各种原因导致的延长了随访时间,而延期手术对 I 期的典型支气管肺类癌 (BC)、贴壁为主的腺癌 (LPA) 或含有贴壁成分的浸润性腺癌 (ADL) 患者5年生存率的影响。

后两者(LPA和ADL,混磨肺癌)在CT影像上都必须有磨玻璃成分,病理上必须有贴壁生长成分,但排除了微浸润腺癌、原位腺癌和非典型腺瘤样增生。

这一研究基于国家癌症数据库的大数据(2004-2015),总纳入病例17000余例,其中及时手术的15000余例(一个月内),各种原因导致延期手术的1000余例。

本研究中,共计I期BC(4947例)、LPA(5340例)和ADL(6816例) 的患者纳入了研究。

从总体来说,不同队列人群的 Cox 回归分析显示,延迟手术的时间越长,风险(HR)是逐渐稳定增高的,延迟手术越长,风险越大。

但是,在针对及时手术和延迟手术患者的亚组的倾向评分匹配分析中发现,I期典型肺类癌及时手术和延迟手术(3-6个月内)的 5 年生存率没有显著差异(5年生存率87% 对比89%),I 期 贴壁为主浸润性腺癌及时手术和延迟手术(3-6个月内)的 5 年生存率没有显著差异(73% vs 77% ), 1期含贴壁成分的浸润性腺癌及时手术和延迟手术(3-6个月内)的 5 年生存率也没有显著差异(71% vs 69% )。

本研究结论是:在COVID-19大流行期间,对于早期惰性肺癌(典型类癌)和部分实性的磨玻璃结节型肺癌,在诊断后推迟 3-4 个月再进行手术影响不大。

最后,对以上研究,本文不置评。但非常感兴趣的是,从USA最近的数据来看,对于平均直径只有2cm的1期的混合性磨玻璃结节型肺癌,5年生存率真的不高啊,平均69%-77%,这可是真实世界大数据啊。17000例巨大样本,多中心的,数据是比较准确和有代表性的。很多亚洲的一些其他研究都是单中心的小样本,一般几百例。

这组数据中,小于1cm的1A1肺癌1300余例,小于2cm的1a2肺癌4600余例, 看来老米对混磨手术也是不保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