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想到,“六根清净”的出家人,居然很懂赚钱呢?

最近有个新闻,说少林寺花了4.52亿元,拍下了河南郑州郑东新区的一个商业地块。

所以,少林寺要进军房地产了?

官方赶紧辟谣:

少林寺的地是用来做文化产业的,不开发楼盘。

其实,少林寺买地,虽然听着有点魔幻,但也并不离谱。

要知道古代的寺庙,都是有庙产的。

只不过那时候的庙产主要是田地,用来耕作庄稼,自给自足。

当年释永信刚到少林寺任方丈时,少林寺也只有28亩薄田,艰难生活。

但正如释永信所言:“和尚也要吃饭”。

“不能一学佛就什么都不管,饿了张口就要有饭,冷了伸手就要有衣,那不是作恶吗?”

从此,少林寺开始朝着赚钱养活自己的方向,一路狂奔。

现在,少林寺俨然成为了最赚钱的文旅大IP之一。

在这其中,释永信功不可没。

毕竟谁都知道,光“少林寺”这三个字,就非常值钱。

所以,少林寺赚钱第一步,就是要擦亮这块金字招牌。

在以前,各种假的“少林药方”、“少林产品”满天飞,就连“少林寺”牌火腿肠都有。

遭恶意抢注的“少林”商标几乎覆盖所有产品,非常影响少林寺的形象。

释永信意识到少林寺必须重视品牌危机。

于是在1994年,释永信开始与“少林寺牌火腿”打官司,开创了中国宗教界打名誉官司的先河。

持续两年多的官司,最终以少林寺胜诉告终。

少林寺方丈释永信使用电脑

到了1998年,河南少林寺实业发展有限公司正式成立,经营起少林禅茶和少林素饼生意。

这是中国佛教界的第一家公司。

2008年,“河南少林无形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成立,成为少林寺商业化运作的主要平台。

公开资料显示,

该公司法定代表人为释永福,其股东包括释永信、释永乾、中国嵩山少林寺,分别持股80%、10%、10%。

接下来,释永信带着少林寺开始不断扩大自己的商业版图。

少林寺的业务,横跨文化传媒、餐饮、药品、服饰、电子商务等多个领域。

有些业务是少林寺开发,有些则是授权合作。

总之,让“少林寺”这个品牌玩出了花。

少林寺在海外的文化输出也很成功。

早在2008年就有媒体统计,通过少林寺的海外文化中心,少林寺在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有专门研学少林功夫的学校和团体,拥有洋弟子300多万人。

目前少林寺在欧洲、美洲均设有“海外中心”。

在少林北美联合会,你只要愿意每月支付800美元,就可以近距离感受少林寺的生活。

少林寺的商业化如此成功,难怪释永信被外界称为“少林寺CEO”。

只是,少林寺毕竟是一座寺庙

一座寺庙赚得盘满钵满,注定引来无数争议。

少林寺多次被批判商业化过重。

有不少去过少林寺参观的游客都吐槽:

“和尚不像和尚,像销售。”

里面的和尚卖字画、卖农产品、算命、劝说别人捐功德钱,甚至祈福必须要捐钱,否则不能拜佛。

被称为“少林寺CEO”的释永信也饱经质疑。

他目前对18家企业拥有实际控制权,除了少林无形资管外,还有河南嵩顶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河南嵩山少林寺茶叶有限公司、郑州嵩顶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等。

他取得MBA学位,获登封市赠百万豪车。

这真是跟印象中的“出家人”,与众不同。

尤其这次少林寺买地事件,引发舆论哗然。

现在,少林寺方丈释永信还退出了少林无形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实在让人浮想联翩。

没办法,毕竟少林寺是块香饽饽。

少林寺这些年经营有方,获得丰厚回报,也免不了多方争利。

比如在2009年末,香港中旅集团与河南登封市合资1 亿元成立嵩山少林寺文化旅游公司,谋求上市,而释永信则极力反对上市。

最终,少林寺上市不了了之。

但少林寺与港中旅的恩怨,也在那时埋下。

从公司的公告可以看出,门票钱、停车费、嵩山文创产品和香火钱,是这家嵩山少林寺文旅公司的主要收入来源。

但在门票收入分成上,三方曾发生过激烈冲突。

据悉,门票收入分成是少林寺拿走30%,剩余的70%中港中旅拿走51%,而嵩管委所辖的嵩山文旅集团则拿走49%。

释永信表示,门票收入分成是少林寺最重要的收入来源。

像少林寺的常住院、塔林、初祖庵等景点都是世界文化遗产,

门票收入不仅是文物维修、殿堂重建等保护千年古寺、弘扬和发展少林文化的经费保障,也是维系日常僧众生活支出、开展佛事活动的经济来源。

既然少林寺由僧人负责管理,那少林寺的门票收入也应该由自己做主。

嵩管委内部人士则称,

港中旅以5100万元的出资拿走了少林景区的实际控股权,但起初承诺的三年内8亿-10亿元的投资额却并没有兑现。

港中旅内部人士则表示,

整个景区的规划发展涉及交通改道、周边拆迁等工作,这些都是需要当地政府来推进的工程。

且嵩山公司早期经营对港中旅的利润贡献并不高,2012年、2013年贡献的利润分别为445万港元、188万港元,属于低回报项目。

总之,大家各执一词,实在是一本难念的经。

最终,港中旅、少林寺以及嵩委会(和下辖的嵩山文旅集团)三方合作了近11年,在2020年疫情来袭后,港中旅选择了甩卖少林寺股权。

后续该部分股权,被嵩山文旅集团以2.55亿元的收购价收入囊中。

写在最后

如今的少林寺,有七进院落,寺僧两千余人,总面积约57600平方米,还有20余个海外文化机构。

但代价是,千年少林寺,毁誉参半。

其实,赚钱与信仰,并不冲突。

如果能赚钱,还能传播文化影响力,何乐而不为呢?正如少林寺方丈释永信所说,和尚也要吃饭呀。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吃饱了饭,才能有更多时间、精力去维护好这个上千年的文化IP。

但是,如何把握好商业与文化的平衡,才是真正的大考验。

毕竟钱是赚不完的,而品牌影响力,则是可遇不可求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