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日报微信公众号消息,5月10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布《“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下称:《规划》)。这是我国首部生物经济五年规划。

《规划》明确提出,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等区域,以城市为载体布局建设生物经济先导区,围绕生物医药、生物农业、生物能源、生物环保等领域开展科技创新和改革试点,引领我国生物经济发展壮大。

这次重大机遇,为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能够“入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重庆和成都城市美景。重庆日报资料图

国家发展改革委高技术司副司长王翔在5月10日召开的专题新闻发布会上介绍,生物经济以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的发展进步为动力,以保护开发利用生物资源为基础,以广泛深度融合医药、健康、农业、林业、能源、环保、材料等产业为特征。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生物经济创新发展取得显著成就。其中,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成为全国生物经济创新高地,约80%上市企业、90%国家一类新药、85%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批产品,来自这些区域。

为此,《规划》提出,发挥北京、上海、江苏、广东、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等地区生物产业体系完备、科研基础扎实、医疗资源丰富、国际化程度较高等优势,集中力量组织实施重点产业专项提升行动,先行先试改革举措,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和影响力的生物经济创新极和生物产业创新高地。

发展生物经济,今后怎么做?根据《规划》,重点任务包括大力夯实生物经济创新基础、培育壮大生物经济支柱产业、积极推进生物资源保护利用、加快建设生物安全保障体系、努力优化生物领域政策环境等5项。其中,《规划》将生物医药作为生物经济战略性产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2年2月7日,中国自然人群生物资源库,科研人员记录样本存储设备数据。谢智强 摄/视觉重庆

记者梳理发现,重庆在相关领域有基础、有部署

来自市经信委的数据显示,2021年,全市医药产业实现工业产值同比增长11.9%。全市新注册医药产品突破400个。

今年3月,市政府办公厅印发了《重庆市加快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若干措施》(下称:《若干措施》),明确提出了至“十四五”末全市医药产业规模达到2000亿元,在研创新药物超过100个,5个新药获批上市。打造“1+5+N”产业布局体系,建成1个国家级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区的目标。

《若干措施》还提出了生物药和数字医疗器械两大重点发展方向。并明确将重点打造以重庆国际生物城为核心的国家级生物医药产业集群,持续建设两江新区、重庆高新区、长寿经开区、涪陵区、大渡口区5个集聚发展产业基地。

可以预见,《规划》将为重庆乃至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生物经济发展,带来更大机遇。

“我们应该抓住机遇,尽快发展生物经济。”城市化与区域创新及发展研究中心秘书长、重庆大学教授姚树洁表示,生物经济“技术含量”极高,需要集中全国力量,发挥规模效应。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等区域具备人才、平台、创新资源、先进技术等优势,未来可期。

就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情况而言,姚树洁认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区域内资源丰富,包括能源、环保、生物技术、种植技术等。《规划》出台,从国家政策层面提供了方向。重庆和四川应该借此机遇,更好地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渡口一生物医药企业研发人员正在做实验。杨敏 摄/视觉重庆

延伸阅读

这些产业将成为生物经济的支柱产业

5月10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召开专题新闻发布会,介绍“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有关情况。国家发展改革委高技术司副司长王翔在发布会上对生物经济支柱产业进行了介绍。

王翔表示,生物经济涉及面广,覆盖较多产业领域。为突出重点,一方面,《规划》明确将满足人民群众“医”“食”“美”“安”新需求作为生物经济未来发展的重点领域;另一方面,《规划》明确加快生物技术广泛赋能健康、农业、能源、环保等产业,促进生物技术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全面提升生物产业多样化水平。《规划》从以下4个方面部署培育生物经济支柱产业。

一是加快生物技术赋能健康产业。体现在3个推动:推动基因检测、生物遗传等先进技术与疾病预防深度融合,加快疫苗研发生产技术迭代升级,助力疾病早期预防;推动生物技术与精密机械、新型材料、增材制造等前沿技术融合创新,提升疾病诊断能力;推动基因组编辑、微流控芯片、细胞制备自动化等先进技术与生物药研发融合,提高临床医疗水平。

二是加快生物育种技术赋能生物农业产业。有序发展全基因组选择、系统生物学、人工智能等生物育种技术,提高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生产能力和质量;发展绿色农业,促进前沿生物技术在农业领域融合,提高我国农业生产效率。

三是加快生物制造技术赋能生物能源和生物环保产业。发展高性能生物环保材料和生物制剂、功能型微生物、酶制剂,助力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开展新型生物质能技术研发与培育,推动化石能源向绿色低碳可再生能源转型。

四是加快信息技术赋能生物信息产业。依托人工智能技术、生物医学和健康大数据资源,发展智能辅助决策知识模型和算法,辅助个性化新药研发;利用5G、区块链、物联网等前沿技术实现药品、疫苗从生产到使用全生命周期管理;深化卫生健康大数据在医学科研、教育培训、临床诊疗、产品研发、行业治理、医保支付等方面的应用。

记者:申晓佳

原标题:重磅!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将布局建设生物经济先导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