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塑、植毛、磨毛、包装……经过一道道工序,一支支成品牙刷呈现在记者眼前。走进位于杭集创业园的扬州民生刷业日化有限公司车间,智能化设备和数字化系统扛大梁,从生产、检验到出仓,记者只看到了三名工人辅助作业。

“这些都是出口的牙刷,这款刷柄原材料是淀粉,这款是小麦秸秆,那边都是婴幼儿牙刷,有发光的、有带音乐的......”扬州民生刷业日化有限公司负责人张德钢向记者介绍。

张德钢幽默而健谈,他告诉记者,目前公司建筑面积5000平米,拥有自动化的生产机器以及无尘车间,月产量超500万支牙刷,年销售额三千多万元。2020年被授予“江苏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和“江苏省民营科技企业”称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提起创立这家公司的初衷,张德钢告诉记者,他跟妻子贾慧是南京大学的校友,毕业后两人都在扬州事业单位工作,收入还算稳定。几年后,张德钢的父亲在家乡杭集创办的牙刷厂因业务问题奄奄一息,眼看着父亲多年来的努力就要付诸东流,回乡帮衬父亲的念头就此萌生。

说干就干。2009年,张德钢夫妻二人辞职回杭集创业,前后投资500万盖起了厂房,创立了扬州民生刷业日化有限公司。杭集被称为“中国牙刷之都”,辖区有几百家成规模的牙刷企业,想在杭集拥有一片属于自己的牙刷天地,实属不易。怎样把牙刷卖出特色、卖出品质、卖出人气?张德钢果断打破父亲传统的内销观念,决定让张家牙刷走出国门。

“要做外贸,产品就一定要做得精细,要有自己的特色。”在张德钢看来,推动企业内生增长,一要坚持以创新引领发展,二要坚持以转型推动发展。内外环境的变化,供给结构的变化,倒逼企业不断转型、加快升级,才能保持企业常青。

“这款牙刷的刷柄是用淀粉做的,在一定的湿度和温度下,两年时间内就可以降解。”张德钢随手拿起一支刚包装好的牙刷说,如今,人们都积极践行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加深了对节能减排、塑料污染防治的认识,树立了绿色环保理念,于是公司从原料出发,选择可回收利用的,或者纯天然可降解的材料。“我们还做到了所有的产品,从设计、用料、生产、销售、使用、甚至到用完抛弃等全部流程,都可以追溯。”张德钢说。

“这些产品目前大部分用来出口,未来我们将开拓更广的废弃物再利用领域,让更多‘绿色’产品走进国内消费者的日常生活。”张德钢说,为了迎合市场需求,产品在设计上也不断创新,“我们的自主品牌‘怡爽’被评为扬州市名牌,最近我们也结合国风、扬州传统文化等元素,研发了一系列产品,不断提高产品的档次。”

截至目前,扬州民生刷业日化有限公司已拥有“一种便于清洁假牙牙缝的牙刷”“一种具有杀菌功能的发光牙刷”“一种可拆卸的带有舌苔清理器的牙刷”“一种便于更换牙刷头的环保减排牙刷”“一种可收缩便于携带的环保减排牙刷”等30多项发明专利。现在公司90%的产品远销海外,欧美为其主要的销售市场,此外,公司也是国内欧尚、大润发等多家大型商超的供应商。

随着杭集创业园建设的日益完善,如今张德钢的公司已是立体化经营模式。近年来,公司为了响应国家“智改数转”的号角,把智能化作为突围口,2020年投入200多万元引进了智能化设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注塑车间内,一个个“皮肤”颜色鲜艳、不间断工作的机器人引起了记者的注意。它们堪称自动化车间里的“最强工人”。不同生产线的“工人”有着不同的名字——注塑机器人、植毛机器人、磨毛机器人……来到注塑机器人身旁,记者看到,它用1米多长的手臂单手向下按压,动作轻快敏捷,一眨眼的功夫,一根根牙刷柄便成型了。

“过去每道工序需要30个工人集体作业,不仅生产效率低,还存在安全隐患。现在整个注塑车间只需要3个工人。”张德钢介绍,“现在,机器人通过参数化编程技术的深化应用实现快速换型,提高生产效率、减少安全隐患的同时也大大提高了稳定性。”

良好的营商环境,是企业引得来、留得住、发展得好的关键,更是城市的吸引力、竞争力、驱动力。今年以来,新城搭平台、找路子,多措并举搞好服务,将疫情对企业发展的影响降至最低,确保企业安全稳步有序发展。“企业在环保改造的时候,新城环保部门有关人员多次上门,为公司出谋划策。”张德钢告诉记者,“最近还将开展一场中东酒店用品线上对接会,为扬州口腔护理用品、酒店日用品企业提供点对点业务洽谈服务。”

未来,新城将继续坚持企业需求导向,聚焦重点企业和小微企业,推出多项政策,稳就业、惠民生,助力企业减负纾困,让实体经济“开花结果”。“未来,我们也会做其他口腔类产品,补漏杭集产业空白。”张德钢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