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份上海爆发的疫情,是大家不愿见到、甚至无法理解的。国外认为,上海疫情对我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造成了较大破坏,中国将成为抗疫的输家。在国外纷纷将中国今年经济预期调低的同时,请不要忘记,疫情是一柄“双刃剑”。我们既要看到疫情不好的一面,也要从辩证观点和战略全局看到,中国作为世界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其疫情对世界经济和政治也造成了重大影响。
上海处于中国开放前沿,作为全球第4位的金融中心和第2位的航运中心,是亚洲和中国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贸易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每年港口吞吐量占中国约五分之一。2021年,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达到4703.3万标准箱,连续12年位居全球第一;进出口总额高达4.06万亿元,占全球贸易总额2%。
在上海出口的货物中,50%是电子产品,另外还包括大量的医疗器械和生活用品,以及汽车产品。自上海疫情以来,不仅汽车厂家及其周边生产商出现生产中断,电子产品和医疗器械企业也停工停产,加上集装箱卡车数量的减少,对全球供应链造成了极大压力。自3月份以来,国外不停在讨论上海疫情对全球供应链的影响,并普遍持悲观态度。外媒认为,5月会是极限点,如果上海5月仍然不能恢复,将会对全球供应链和通货膨胀造成严重影响。
随着疫情转折点的出现,上海已经开始复工复产。但国外的担忧仍然没有消退。因为即使上海恢复正常,供应链的恢复也需要较长时间,因为生产的恢复、物流的重整以及现有积压货物的清理,都会继续对全球经济产生滞后影响,乐观估计也要持续到6月和7月。这表明,国外在这次上海疫情中,同样受伤严重,而且可能比中国还重。尤其考虑到当前的国际局势,一些地区的国家面临巨大的经济危机和政治风险。
为此,一直以来,国外媒体对中国的抗疫政策进行了大量抹黑和看衰,但并未干扰中国自己的工作方针。看到在舆论上没能迫使中国放弃清零政策,国外开始试图从技术层面给中国造成压力。这两天,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指责中国抗疫政策就是例证。经济和政治上的压力无处释放,西方竟然动用世卫组织作为工具,可以看出已经开始黔驴技穷。读者可以体会下这背后的含义。
最近,美国开始放风,开始考虑削减对中国商品征收的关税(请读者注意下其针对哪些商品和货物总额),以应对美国40年来最高水平的通胀。这是一种战略姿态,还是一种战略讹诈,抑或是真实意图,还需读者通过多个信息源来解读。但总体来说,在上海疫情让美国进一步了解了中美贸易本质的情况下,其背后的含义可能并非现在很多分析所言。
总体来说,上海疫情不是我们希望看到的。但既来之,则安之。中国古语:福兮祸所依,祸兮福所倚。虽然上海疫情对中国经济会产生一定影响,但相信中国经济的韧性,完全可以通过下半年的重整来恢复。但是对于国外一些国家来说,恐怕就很难说了。特别是疫情的负面影响,恐怕还要仰赖中国的帮助。中国不可能如国外所说,是抗疫的输家,而更可能是赢者。所以,抗疫也不总是不得已。用得好,也是一种战略工具。在当今这个世界,独善其身已无可能。自伤三百,能杀敌一千也是优选策略。国际政治理论中的相对受益观点,已经成为当前世界舞台的要义。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