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毅(1903年—1989年),湖南省平江县人,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1924年参加本地工农革命运动,1927年9月参加了毛泽东领导发动的秋收起义。

上世纪八十年代,赖毅将军深情回忆了他参加秋收起义的情况。

赖毅中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赖毅中将

1926年,赖毅参加了北伐战争,在北伐军中搞宣传工作,并受军训半年。随北伐军攻克武汉后,他看见到处张贴着欢迎蒋介石、汪精卫、张静江等人的标语,心里很不是味。不久,宁、汉分裂,赖毅愤然离开部队,回到家乡湖南平江,参加了平江工农义勇军 。

1927年7月,余贲民(1888年-1933年)带领平江工农义勇军到修水,准备参加南昌八一起义,赖毅被留在乡下搞地方工作。不久,环境进一步恶化,在乡下呆不住了,赖毅和三个同志一起,经平江的龙门场、修水的渣津、马坳到了修水县城。

一走进修水县城,他们就看到有人在招兵,一打听,是党领导下的武汉警卫团,因来不及赶上南昌起义而返回修水驻扎。几人喜出望外,就报了名。

赖毅开始分在二连当兵,由于参加过北伐军,掌握一些军事知识,三天后就被调到特务连当班长。连长是谭希林(开国中将),党代表是罗荣桓(开国元帅)

谭希林中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谭希林中将

当时驻扎在修水的部队,合称“国民革命军江西省防军暂编第一师”,之所以用这个番号,主要是缓和同江西军阀朱培德的关系。人员除武汉警卫团外,还有各县的工农义勇军。战士们大多数是农民出身,军事素质较差,需要进行军事训练,因此这段时间,天天进行训练。除出操上课、队列训练外,还有瞄准射击,投弹拼刺刀等。训练以连为单位,在各连驻地的操场或比较开阔的地方。政治课除讲授革命道理外,还教唱一些革命歌曲。

连长谭希林,是个年轻人,爱动爱唱,整天蹦蹦跳跳。他经常教战士们唱歌,赖毅清楚记得,当时最爱唱的歌有《国际歌》、《少年先锋队歌》和《工农暴动歌》。

部队装备方面,师部和一团武器装备比较齐全,战士使用的全部是汉阳造、七九式步枪,各营、连还配备有轻重机枪。部队的给养,一是武汉警卫团从武汉带来了一些,二是在修水打土豪搞了一些。在修水的西乡,李腾芳(1906年-1928年)带人去打了一个姓曹的大土豪,缴获了很多的粮食,还有几匹马。除一部份留作军饷外,大部份分给了穷苦老百姓。三是县城商会筹了一些款。战士们添置了衣被,从头到脚都穿的灰色军装。几匹马,首长们很少骑,常常拿来驮东西或给伤病员骑。

秋收起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秋收起义

部队在修水驻扎了大概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在起义前夕,将部队番号改为了“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部队的编制是三三制,一团三营,一营三连,师直属机关有特务连,还有副官处,参谋处,军需处,军械处,医务处等几大处。师部还根据上级指示,设计制作了军旗,师、团、营、连都有,只是大小有别。中间是一个黄五角星,五角星上是黑色镰刀斧头,旗杆旁写有“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团×营×连”字样。每面旗子还有一个油布套子。起义战士每人发了一条红布做的识别带。

9月9日,部队从修水出发,准备攻打长沙,在平江尤门过了中秋节。前头部队到达距长寿不远的金坪时,遇到改编的第四团邱国轩部的叛变袭击,与之同行的一团二营被冲散了,师部和一团的一、三营便立即改道行军,到官舍宿营,在这里收集了被冲散的二营的部分战士。

第二天到了黄金洞,后来从黄金洞到了修水一个有天主教堂的地方,叫台庄。后又经铜鼓的山溪坳到了离文家市不远的地方和三团汇合了。三团在东门遭到敌人袭击,受了一些损失,部队士气有些低落。

19日,到了文家市,在文家市里仁小学操场上召开了几支部队的会师大会,毛委员在会上讲了话。毛委员说:我们打了几仗,战士们很勇敢,由于敌强我弱,打了几个败仗,这也不要紧,失败是成功之母。现在革命处于低潮时期,我们不能去占大城市。中国是封建割据,军阀各霸一方,凡属几省几县交界的地方都是没有人管或是管不着的,所以我们要到湖南与江西交界的,敌人统治薄弱的罗霄山脉的中段去休整我们的部队,开辟革命的根据地。

秋收起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秋收起义

听了毛委员的讲话,部队活跃了,坚定了革命胜利的信心,觉得革命又有了方向,有了门路。第二天毛委员就带领战士们向井冈山进军了。途中在芦溪打了一仗,后到酃县(现炎陵县)水口,休息了六天。

在水口,前敌委员会为了加强党的领导,发挥党组织的作用,根据起义后战士们的表现,发展了一批同志入党,其中就有赖毅。赖毅记得毛委员亲自在水口一条小街上的一个祠堂里,带领他们举行入党仪式。

也是在水口,师长余洒度(1898年—1934年)认为当师长没什么意思,谁也不理,就大摇大摆地走掉了。经过哨口时,被扣留下来,战士们不好拿他怎么样,只好报告毛委员。毛委员说:要走就让他走,他不愿干就算了。并且亲自与余洒度谈话,坚定地表示:我们的革命是一定要胜利的,你要走就走吧。余洒度就这样脱离了革命队伍。

以后到三湾改编,毛委员决定在连队建立党支部,确定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奠定了新型军队的基础。就这样,工农革命军经过千里转战,终于在1927年10月27日,胜利到达茨坪,将革命红旗插上了井冈山,创建了中国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

秋收起义纪念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秋收起义纪念碑

从此,中国革命就沿着毛主席指引的航向,一步一步走向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