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古代,石之美者谓之玉。只要是美丽漂亮的石头,都可以称为玉。但古代玉器的划分非常严格,正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从祭祀、佩戴、军事、政治等需求,玉器都有不同的规格和标准,这也造就了古玉的名称和种类繁多。

5月8日晚上,佛山市博物馆“博物论坛”在南海实验中学举办了一场精彩的讲座——《玉见美好——古代玉器小知识》,由文物博物馆员马琳带同学们走进奇妙的玉器世界,感受玉石文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马琳老师从与玉有关的文学作品切入,解读寓意深远的中国玉文化。马琳老师介绍,中国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用玉的国家之一, 也是用玉时间绵延最长的国家,而许多人对玉的初认识,都是从文学作品开始的。

“当形容女孩漂亮时,会说‘亭亭玉立’,形容男孩帅气时,会说‘玉树临风’;而为了表明节气而作出牺牲时,会说‘宁为玉碎,不为瓦全’。”马琳老师表示,这是因为玉是坚实、致密、温润、细腻,这些优点被人们充分发挥想象力而赋予其文学含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同时,玉、帛在古代还是国家之间作为礼物赠送的国礼,因此我们会常说‘化干戈为玉帛’,由此可见玉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马琳老师通过简单的玉器文学知识,激起了同学们对玉器的浓厚兴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随后,马琳老师从礼仪玉器、配饰玉器、实用和陈设玉器等三大类玉器作了多角度、深层次的精彩讲解。

何为礼仪玉器?在我国古代,礼仪玉器就是以玉作为礼的载体,在日常礼仪、祭祀、大型典礼、政治等级中所用的玉器,一般以璧、琮、圭、璋、璜、琥“六器”为主。而周朝成书的《周礼》反映在用玉制度上,便出现了祭祀礼玉用器以及区分身份地位的等级专用利器,亦逐步形成了统一格调的礼玉文化。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孔子把“仁义礼智信”等传统观念附加在玉石上,以玉来呈现礼学思想,便形成“君子比德于玉”“君子无故,玉不去身”的精神文化内涵。

介绍佩饰玉器前,马琳老师通过“鸿门宴”的故事讲述玉文化在人们生活中产生的深远影响。中国古代玉佩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从古老的新石器时代至明清时代,玉佩一直经久不衰。作为古人随身佩戴的装饰用玉,玉佩形制丰富、纹饰多样化,而且多体现美好、幸福、长寿之意。常见的玉佩纹饰主要有人物、动物、植物、花草、文字等各类图案。

历经几千年的曲折发展,玉器从古代宗教祭祀和礼仪用品,发展为标志高尚道德品质的佩饰,最后上升为内容丰富的艺术欣赏作品以及使用陈设玉器,反映了玉器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发展与演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马琳老师介绍,实用玉器是指具有实用价值的玉制器物。最早的玉制器皿出现在商代,战国秦汉时期则以玉角杯、玉羽觞、玉奁、玉灯为主,“唐宋以后,因为玉器不再局限阶级,开始走入寻常百姓家,令玉器兼具审美与实用的功能,因此玉器皿品种更多、工艺更精,甚至出现了仿古玉器。”

“而陈设玉器与实用玉器不同,主要摆放于家里案头上,用以显示玉器主人的高雅情操,平时也可把玩观赏。”马琳老师介绍,从战国或汉代开始,陈设玉在贵族之间出现并盛行,各种各样的陈设玉器也不断涌现。

而到了明清朝,可以算是陈设玉器的鼎盛时期,尤其是清乾隆年间,是陈设玉最为辉煌之时,不仅数量多,而且工艺也最为精湛。“当时新疆得以收复,因此和田玉随着新疆和内地的贸易渠道大量进入内地和宫廷。乾隆皇帝爱玉成痴,他大量收集美玉,然后制作成各种各样的玉器用以把玩欣赏,陈设玉的制作工艺达到了历史高光时刻。”马琳老师说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对玉充满了敬意,而历史上玉器延续不断也证明了这点。”马琳老师表示,我们敬重玉,一是精神上认为玉能带来力量,二是道德上认为玉代表着人的品格。

“玉文化,是中国独有的一种文化。文人苦心孤诣,玉匠穷极工巧,使玉这样一个物质的东西摆脱物质的属性,演变为一种精神力量。而这种精神力量也最终成为了中华民族的一笔财富。”马琳老师语重心长地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通过马老师的讲座,使在场的同学们感受到中华民族爱玉、敬玉所形成的一种独特的文化氛围,体会到蕴含其中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增强了同学们的文化自信。

消息来源|佛山市博物馆